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偏 头 山
蔡红旗
文章字数:1577
偏头山山顶

偏头山远眺

  商南县过风楼镇梭子棚村境内的偏头山,距离县城30公里。
  每每在城北高地上向西南而望,总会看见一座突兀的山峰,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山头偏向东方,如鹰嘴,如斜生的笋,又似绅士的鞠躬礼。它是那么高,高到周围的山峰都隐去了身影,只有它的存在。
  我从未到过偏头山,不是不想去,而是没有找到机会。其实偏头山的名气挺大的,海拔1030米,算是商南境内的高山了。在我眼里,海拔超过千米的山都能作为攀登的目标,商南境内最高峰、腰庄林场的玉皇尖海拔只有2076米,甪峰海拔也才1621米。我也听到过一些关于偏头山的传闻,据说当年真武大帝云游到此,一只脚踩在山顶上,压得山头偏向一边;另一个说法是真武大帝坐在山尖上,把山尖坐成了马鞍状,真武大帝走后,山头恢复不了往日的样子,永远偏向一边。商南境内大凡高大点的山都有与真武大帝相关的传说,甪峰原来是一个山头,真武大帝一脚踏下,硬是把山头从中劈开,成了两个山头。
  近日,我决定去偏头山看看。驱车到过风楼镇后转入湘太路,进涧水沟时车窗外面蒙上了一层霜,伙伴提醒我注意路上有没有结冰,我说没下雨,路上不会结冰的。随后驶向左边的桃园沟,上山的路越来越陡。
  车到山梁上的岔路口,一条通往水沟村,一条通往炭沟村,一条通往偏头山。通往偏头山的路铺满桦栎树叶,又陡又窄,我没了开车的信心,说:“我们走过去吧。”伙伴说:“还有几公里路,走到几时?”我把车交给最会开车的定勇,沿着山脊一直行驶到偏头山下,有伙伴说:“开上去。”我不同意:“剩下这几百米的路,走走吧。”
  下车来,眼前一片明亮,一缕朝阳驱散了天空的阴霾,空气中透着一股清新的味道,真是一个叫人神清气爽的好地方。主峰就在眼前,平地拔起,怪石层叠,直入云端,岩石缝间绿树点缀,石上生树,树根抱石,奇峰怪石,杂木丛生。峰高200多米,主峰的座山和周围其他山并无二样,在这里怎么也看不出偏头的样子。峰下一大块田地,足有100多亩,多数荒芜,靠近路边一小块用木条栅栏隔开,种着小麦,现在能看到小麦也算稀罕。
  沿着陡峭的道路来到山顶,果然见到真武大帝当年“坐”过的山坳,后面高一点的地方,翠柏遮住了山顶的大殿,路旁几块石碑看起来很老旧,仔细辨认碑文,有“天图山玉皇大帝庙”字样,才晓得原来偏头山叫天图山;还有“大清道光二十年”“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咸丰七年”字样,算起来最早的碑至今有170多年了。碑文多刻着重建捐款情况,其中“咸丰七年”那块碑刻有“一议禁止赌博窝藏匪徒”“查出罚取一千文赏取五百文”字样,可见此碑属于乡规民约碑,是地方法规。这些碑显示的是重建,至于何时建造玉皇大帝庙不得而知了。石碑装饰有浮雕图案,线条流畅,画面优美,字体刚劲有力。
  正殿是一个四合院,打开殿门,正中玉皇大帝塑像黄袍加身,满面红光,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一边站立童男,一边站立童女,左右两旁设立娘娘和财神塑像。大殿内四处蒙尘,无人打理,一片狼藉,是一个荒芜了的玉皇大帝庙。从殿外的新建房屋和新修的道路看,人们并没有抛弃它,只是这位玉皇大帝时运不济,此处少有人来,未续香火罢了。
  出院门,眼前一道低山树木成荫,好似一道屏风立于殿前。四合院对面的房屋算作第一道屏风,这里该是第二道屏风,再往前一公里的地方横着一座山峰,算是第三道屏风了,不过它们都比大殿低些。
  站在偏头山顶北望甪峰,见其双尖如笋、如乳,在群山中高高耸立,东边的青山好似绿海里的一堤,东北方的县城一角好似海市蜃楼,其余各处重峦叠嶂,一望无际。
  碑文上刻着此山叫天图山,也许是想纠正人们习惯叫偏头山说法,取其谐音而已,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人们只知道商南有座偏头山,从没听说过天图山。其实叫偏头山未尝不可,从远处看形象逼真,无须为其正名。玉皇大帝塑像蒙尘,说明深山里的人越来越少,多数村民已迁出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哪里还有心思朝拜灵山,祈求神仙保佑呢?玉皇大帝庙的衰落,反而彰显了如今的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