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踏雪祭祖
王墨
文章字数:1665
  壬寅年元宵节,我和户下几位兄弟侄儿一同历经艰辛回老家祭祖,体验了一下北京冬奥会一样的“冰雪运动”。
  记得我幼年时,每年年三十、正月十五、清明节,都必须先到祖坟一一给先人烧纸焚香上灯燃放鞭炮,叩首作揖,祭祖是过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坟园上完坟,回家用餐前,还要在家里再给神龛上灯上酒上茶,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大人小孩都必须一一给先祖叩首作揖。七月半天黑定后,在门前场院的供桌上摆上各类美食佳酿,明灯、焚香,再画大、中、小三个灰圈,分别给没上堂、上堂的先祖和意外死亡,不能进入祖坟坟园的先辈焚烧火纸、叩首作揖,之后才能坐在家里吃大白蒸馍。对于近年亡过的先祖,每逢其祭日还要上香烧纸,叩首作揖,为之祈祷。多年来,无论风霜雪雨,每到祭祖之时,父辈总是毫不懈怠地领着我们从上到下,跑遍各个祖坟,一一祭奠。
  我的故乡在县城南山背后。自从大伙都迁出大山后,故乡就成了一个荒凉世界。耕地、道路皆荒芜,皆被冲天树林挤占,其间藤蔓盘绕,荆棘横斜。死后葬在故乡的先祖,有多少被儿孙遗忘,其坟茔被野草淹没,甚至成了野畜的领地。而我水洞沟王门后裔,每年都是除夕前、清明节时两次组织各家各户结队回到老家上坟祭祖,从来没有误过。
  去冬临近过年,天降大雪,山里积雪盈尺,再加上西安疫情,把多位儿孙封到城里出不来,加上我又要赶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到西安办事,回老家祭祖的事就被耽误了。荣满、昌健几个上坟主要参与者都建议,过年后正月十五再回家上坟。
  年前没能回去上坟,深感愧疚。所以,这元宵节再难也要回。然而,自新春正月初五开始,又连降三天大雪,使得南山本没有消完的积雪上又增加了厚厚一层。之后,虽然多日晴天朗日,但低温下的阳光,一时奈何不了南山皑皑白雪。十五上坟的事咋办?大伙讨论:走小路步行回去二十里,要经过的七里坡少有人走,积雪一尺多厚;从刺沟峡走才修通的公路,听说石头厂以上都是冰;从东边香沟垴走,路上也是一段积雪一段冰,非常危险。有人建议,干脆等到清明再回。可我觉得不回去对不起生养我们的先祖。小弟荣长出主意:他去找辆四驱皮卡车,绕道板岩回,这样虽然绕路近百里,但可少步行很多。所以,大伙儿商定十五日早上八点集合,从板岩回老家。
  十五日早八点,我们四人按时汇合出发。过色河,下板岩,上北沟,进香沟,到了桃花洞,脚下已满是积雪,四驱加力的车跟游鱼一样在路上漂来摆去,多亏小弟技术熟练手脚快,不停地快速打转方向盘,才一次次化险为夷。车勉强开到周家院子停下,我们开始步行,其时已是中午十点半。
  路上积雪很厚,步行很累,过去不要十分钟的路程,今日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到前头凸。到了王家洼,这里向阳,雪化了,路也是干的,祭祖相对容易,最难的是上沟垴箭沟垭上坟。十四点五十分,我吆喝大伙出发上箭沟垭,并率先背上祭品,带头从河坪沟向沟垴的箭沟垭进发。进入河坪沟,积雪匀匀都是一尺多厚,有的地方雪厚扫裆,甚至齐腰。我一路在前开道,由于早年受伤,右膝关节僵直,脚抬不起来,只能使劲划过积雪。可是,地下藤蔓缠绕,往往迈不开步,我只好侧身翘起右脚迈步前进。在大家几次建议返回时,我不停鼓励他们向前、跟上。一根竹棍做手杖,一路帮我探试前头积雪深浅和道路虚实。遇到荆棘挡路,竹棍又被当作披荆斩棘的利剑。一双新深腰黄胶鞋,让我脚下步步稳当。虽然,鞋袜和裤腿早已湿透,但一路用力用劲,不仅湿脚热乎乎,还满头汗水。一颗勇往直前的心,让我摔倒又爬起来;此路不通,又另辟蹊径。过河沟,攀石坎,钻刺架,翻越拦路的倒树,我一路领先。用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赶到箭沟垭坟园。厚厚的积雪已把坟与坟之间的壕沟基本填平,我们根据平时的感觉找到每一个坟的位置上,很快在雪野里刨出一个雪坑,在雪坑里烧纸,在雪地里插上香,把点燃的蜡烛插在坟头的雪地,随后我又打开带来的电子灯,期望这盏灯能够彻夜长明,照亮先祖们的黑夜时光。
  回想这个元宵节,整整十多个小时,我带着兄弟、侄儿,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项多年来相对最艰难的祭祖之事,甚感欣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告诉兄弟侄儿们:该我们做的事,就得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