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搬迁后扶时代”的新生活
文/陈维智 陈少斌 朱 丽 图/韩昌晋
文章字数:2275




  “下楼进厂门,上楼进家门,现在不仅住的敞亮,挣钱也方便。”刘世富是镇安县云盖寺镇花园安置社区的一名搬迁户,说起搬迁后的生活,他侃侃而谈:“只要手脚麻利点,一个月挣2000元很轻松,孩子就近托管到幼儿园,闲暇时间侍弄一下屋后小菜园,生活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近年来,镇安县不断深化“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活动,创新实施“三五”后扶机制,抓实产业就业、服务配套、基层治理等,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搬迁后扶实效,让搬迁群众过上后扶时代新生活。
  以“党建融合”为引领深化区域“联动共建”
  通过“组织分三型、组织建三线、党员领三事”,拓展传统农民型、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兜底保障型“五个渠道”,精准培训促就业。由社区工作人员任专职网格长,党小组长和楼栋长任兼职网格员,主动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区、小区、物业共同发力,同频共振。
  目前,镇安县为集中安置小区配建社区工厂58个,引进服装加工、电子生产、农特产品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31家,带动920多名留守妇女在社区工厂稳定就业。先后组织搬迁群众赴陕北、甘肃、新疆、内蒙、青海等地从事劳务12190人次。
  以“服务融合”为宗旨创建“五小社区”
  针对搬迁群众进入社区后吃菜难、购物难、丧葬难、红白喜事承办难、大综生活用品存放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及早着手开展“五小社区”创建,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加速群众融入新社区。
  流转土地落实小菜园。镇安县采取“政府搭桥、群众自愿、流转土地”的方式,以低租或免费的方式优先保障低保户、弱能户外,还对常年举家外出户的小菜园及时回收、整理和再分配,有效防止撂荒闲置。目前,已有3980户搬迁群众落实了“小菜园”,解决了搬迁群众“吃菜难”问题。
  整合资源建设小仓库。充分利用安置小区内的空置房、安置小区周边的闲置房以及小区内部空地,为有需求的搬迁群众每户提供不超过20平方米过渡用房,主要用于临时存放农具、粮食等生产生活物资,以及提供家庭农产品初加工、磨面、豆腐制作等临时场所。镇安县已为1280户对仓储用房需求强烈的搬迁户,落实了小型仓储用房。
  按需供给配齐小超市。鼓励搬迁小区内有一定经营头脑的搬迁群众,利用自己的安置房或租用搬迁小区的空置房开办小超市。镇安县集中安置小区配备爱心小超市47个,落实率达100%。
  因地制宜成立小理事。镇安县对800人以上的大型安置点,分批配套红白理事场所,购置所需设施,免费提供给搬迁户使用。对县域内55个安置小区,由所在村两委会和小区物业负责,成立红白理事组织,对小区红白理事场所使用的烟酒、菜品等物资,落实专人进行限价管理,实行移风易俗,严防攀比之风。目前,安置小区已制定小区公约、设立红黑榜,红白理事会成立率100%。
  尊重民意配套小公墓。针对山区传统丧葬习俗浓厚的实际,为有需求的集镇安置点配建小公益性公墓。目前,镇安县已建成投入使用安置小区公墓6个。
  以“管理融合”为抓手基层治理“五个完善”
  如何让搬迁群众实现从“忧居”向“优居”的质变,破难解困的根本出路在哪里?答案就是一个,必须在保障搬迁群众权益上下功夫,“服务好”才能深度“融得进”,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过上新生活。
  盘活“三块地”,完善资产管理促受益。以“三变”改革为动力,盘活搬迁群众原有的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产,让搬迁群众在获得流转资金的同时还可继续在产业园区务工增收,将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后,优先流转给原居住地搬迁户,鼓励其继续发展产业,确保搬迁户生活有保障,搬迁后收入不断档。
  推行“双簿制”,完善两地管理促受益。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迁入地管理房和人”的思路,全面推行“双簿制”管理制度,对搬迁群众原籍实行户口簿,迁入地实行居住簿的双重管理,使搬迁群众原籍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档,迁入地优惠政策不落空。目前,已完成2100户跨镇办安置的搬迁户居住簿发放,搬迁群众凭居住簿可在迁入地享受同等就医上学、就业安置、低保办理、退耕还林等12项惠民政策。
  建设“便民室”,完善服务管理促受益。在每个小区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搬迁群众可在家门口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退耕还林、民政救助、医疗养老、创业就业等服务,有效保障搬迁群众权益。采取独建、挂靠、融合的方式,对特大型的镇安云盖寺镇花园安置小区单独组建云镇社区,对15个中型安置点挂靠所在村(社区)组建居民小组31个,对43个小型安置点直接融合到所在居民小组。
  实行“网格化”,完善社区治理促受益。对所有安置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网格员+楼长+单元长”三级网格管理机制。每个小区设一名党建辅导员,每栋楼设一名楼长,每个单元选配一名单元长。定期更新居住人口的信息登记表,摸清居住户的底子,为搬迁户提供匹配的就业信息,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组织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开设法制大讲堂、推行“七点半课堂”等温馨服务,使小区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精细化、基层治理人性化。
  突出“多元化”,完善物业管理促受益。出台《镇安县规范移民搬迁安置点管理服务指导意见》,按照“完全融入、委托代管、市场服务、统一管理、民政代管”五种模式,由镇安县搬迁公司指导全县所有的集中安置点组建了物业管理机构,对物业管理难度大的16个安置小区由县搬迁公司直接管理。镇安县一次性配齐垃圾收集箱37个、垃圾桶613个、垃圾车21辆,使各安置小区日常垃圾及时收集、转运、处置。利用公益专岗配备小区保洁人员415人,确保安置小区环境卫生、水电管理、设施维护等工作衔接有序,形成了多层次齐抓共管,多维度共同治理的后续管理治理体系,使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