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业技术带头人
文章字数:760
  本报记者 王江波
  说起张祖平,熟悉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出生农村,学习农学,从事农业,服务农民,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他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走村入户、了解实情;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他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真心为民、矢志不渝。几十年的农村工作,他对农民了解深刻,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所做的一切都要对得起农民。”张祖平经常这样说,同样也坚持这样做。过去的30余年,张祖平丝毫不敢懈怠,始终奔走于田间地头,为农民解难题,为农业添活力。在张祖平任镇安县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期间,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建言献策,参与各类调研数十次,参与撰写调研报告10余篇以上。主持的“商洛市农作物新品种区域布局思考”“商洛市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镇安县农作物良种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多项调研课题,为商洛市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出了许多观点建议,深受领导和专家的重视和肯定。
  镇安秦绿菌业食品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就是张祖平打造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推动食用菌产业建设,张祖平在每一个产业基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黑木耳塔式栽培技术在全县多个镇得到应用和推广,仅仅镇安秦绿菌业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去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全县食用菌产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镇安黑木耳品牌,逐渐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张祖平十分自豪:“我们还在全县积极推广天麻种植、农作物套种、品种换代等工作,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普及多种高效种植模式。”
  除了打造食用菌产业园,张祖平还特别关注中药材发展,积极扶持陈敬意、王发根等中药材种植大户发展白及、黄芩等中药材,多次组织种植大户前往杨凌、宝鸡学习种植技术,因地制宜改良技术,以此来优化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