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创新“3456”工作路径建设秦岭山水乡村
文章字数:2526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为抓手,全域思维、全域谋划、全域整治、全域推进、全域提升,根治“脏乱差”、打造“洁净美”、擦亮了乡村颜值,擘画出了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美丽宜居的“秦岭山水乡村”。
  坚持“三定”方向 绘就宜居新蓝图
  我市坚持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牵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培育美丽经济。
  ——明确任务定目标。全市上下以建设秦岭山水乡村为目标,聚焦“六清”(清道路、清河道、清街巷、清庭院、清圈厕、清田园),实施“六治”(治垃圾乱倒、治污水乱排、治棚圈乱搭、治车辆乱停、治柴草乱垛、治粪土乱堆),实现“六无”(全域无垃圾、无污水、无塑料、无污染、无危房、无焚烧)目标,划出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等11项重点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地、一件一件促进展,让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宜居,农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出台导引定标准。制定了《商洛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摸排整改“四级两账五步走”工作导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验收管理办法》,颁发秦岭山水乡村建设44条整治标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10条指引,用标准指引建设行动、用标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出现无标可依、无章可守的“一窝蜂”建设乱象。
  ——达标验收定等级。建立健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达标验收评分标准和赋分细则,实行分级逐村对标验收,通过县级验收方可申请市级验收认定,不达标的限期整改。目前,全市1201个行政村(社区)通过市级达标验收,通过督查验收、定级评价,有效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提档加速。
  实施“四方”联动 聚集建设新动能
  我市注重统筹协调、聚集合力,着力化解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打响了一场全员参与的环境革命。成立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随时调度、观摩推进,先后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视频调度会、现场观摩会,以鲜明导向把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传递信心、彰显决心、传导压力,实现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盘棋。
  围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主抓,加强综合协调、标准制定、调度通报、培训宣传、考核评比。明确8个重点单位包抓县区工作,定期巡查、及时反馈,技术指导、督导提升。落实98个市级单位包联镇办,协调资源、争取项目,助力镇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同时,积极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616家企业、合作社与571个村结对帮扶,共建共育美丽乡村。开展“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系列活动,引导返乡能人、成功人士报恩乡梓、身体力行投身家乡建设。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采取村道德评议比、红黑榜晒、流动红旗亮、爱心超市奖等方法,引导群众“推着干”为“抢着干”,自觉争当村庄清洁行动的主角,累计创建美丽庭院6万多个、评选“五美村民”12万多人,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的生动局面。
  健全“五项”机制 构建赶超新格局
  我市坚持用机制激励人管好事,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全面铺开,形成比学赶超促进村庄环境常洁常新的新格局。
  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日调度、日报告、日排名、日通报制度,工作专班每天向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各成员单位通报工作进展。
  建立暗访督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市广播电视台不定期深入村组进行明察暗访,反馈“脏乱差”问题757个,实施限期整改销号并开展“回头看”,市县区设立举报投诉热线,开通随手拍,对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核实,解决了沉疴痼疾,受到群众好评。
  建立约谈问责机制,制定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约谈办法,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群众反映问题不予解决、媒体反映问题影响大的县区及相关责任部门,实施约谈程序。被约谈方逾期未落实整改要求,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提请组织、纪检部门启动问责机制,倒逼工作落实。
  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制定考核评比和奖励激励细则,对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县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对排名前三位的县区,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奖励。
  建立观摩点评机制,每周末利用半天时间,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直各单位负责人、县区党委书记和县区长召开现场观摩会,实施现场观摩、现场评比、现场点评、现场总结、现场安排,通过看整治效果、看建设路径、看经验模式,促进县区自我加压追学赶超。
  开辟“六化”路径 擦亮颜值谱新篇
  我市立足区域条件,结合农情民情、风俗习惯,多措并举、统筹施策,着力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最难巩固、易反弹回潮的问题,实现了“全域整治”向“全城美丽”的华丽蝶变。
  聚焦院落、田地、河流、道路、山坡五大重点区域,对所有镇村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定整治区域,确定责任领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通过“人盯人”的方式,全域整治环境,不留盲区,不漏死角,确保全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大见效、大变样、大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千村一面,鼓励群众在改善环境上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充分利用闲置、废弃边角、交界地块建莱园、花园、果园、竹园、游园,见缝植绿,以细致入微的管理提升整治效果。
  实施常态化巡查,实行市包县、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的层层包抓督查机制,定期沿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和河道,督查道路、河流、田园、山坡环境整治和网格责任落实情况,一线明察暗访,现场交办问题,责成问题所在地立行立改,上报整改前后照片并申请实地销号,防止整治回潮现象发生。
  实施矩阵化宣传,大力推行院落总结会、好人表扬会、懒人感化会,宣讲政策,教化思想,示范激励,教育引导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干;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宣传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好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打造示范样板,营造向善向好的良好舆论氛围。
  实施差异化奖惩,健全激励约束制度,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在表彰先进的同时,对等待观望、消极侥幸的后进村组和个人,通过资金减停、约谈检讨予以惩处,形成比学赶超好局面。
  实施模式化推广。总结提炼党建引领型、产业牵引型、村企共建型、集体协作型等模式,引进专业公司,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成果,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