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到抗疫一线去
本报记者 王江波
文章字数:984
  夜幕还没来得及褪去的这一刻,东方一丝微弱的光打在东龙山双塔的塔尖上。商州城区广大党员干部已经出门,纷纷奔赴抗疫一线。
  4月10日,凌晨5点,赵飞睡眼蒙眬地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5点的字样,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简单洗漱后,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早餐,便登上了开往商丹高新中学的专车。
  搬运采样台,摆好采样工具,快速挤出消毒液搓手消毒,撕开包装袋,熟练地穿上防护服,仔仔细细地进行全身消毒……
  从4月8日开始,这样的动作,赵飞每天都在重复着。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赵飞应该每天都会按时回家陪伴家人,女儿才刚满10个月。
  在临时核酸采样点,虽然有帐篷遮阴,但是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赵飞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时间一长,额头上的汗水也顺着口罩滴落下来。赵飞的工作任务是为学校师生进行核酸采样,一轮下来,他的疲惫感可想而知,但是还要投入到最后的收尾工作中,核对信息、统计人数、撤除采样台、处理医疗废弃物。忙完这些,他和同事在短暂的休息后,继续投入到商洛学院丹江校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4月10日早上8点30分,在商洛学院丹江校区外一面鲜红的党旗下,20多名党员干部正在进行庄严宣誓。
  在丹江校区疫情防控点,市直机关的4名党员干部与高新区管委会的2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了临时党支部,为商洛学院疫情防控构筑起一道红色的堤坝。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一博是其中一员。
  4月7日晚,身处丹江一品的母亲正焦急地等待王一博回家。直到晚上9点,她才等到儿子的电话:“妈,您不用等我回家了!”听到王一博的消息,母亲皱紧的眉头有了一丝舒展,她知道儿子在抗疫,所以她不好打扰儿子的工作。“你要服从安排,不用担心我,妈等你回来。”母亲叮嘱道。
  刚说了没两句,王一博就匆忙挂断了电话。“我不敢再说了,不然她的情绪就会失控。”王一博平复了一下心情,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王一博和同事的“战场”是丹江校区那道铁门,一支测温枪、一张桌子、一个帐篷、一桶消毒液,是值守在这里每一个人的“武器”。
  4月9日深夜,一辆运送核酸检测工具的物资车停在了学校门口,正在值守的王一博迅速起身。一股冷风袭来,他缩缩脖子,搓搓手臂,拿起测温枪,来到司机面前:“您好,请配合登记,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做完所有的检查登记工作,已经凌晨1点10分。在等待物资车离开的过程中,王一博拿出工作日志,认真地记录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