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绿水青山好颜值 金山银山好价值
——商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构建的思考
文章字数:2047
    我市森林覆盖率达6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年持续稳定在330天以上,良好的生态已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图为商州二龙山水库。(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郭萌 王怡
  商洛是陕西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年持续稳定在330天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居陕西之首,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等多个“国字号”品牌。生态产品作为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是解决生态资源价值转换、生态资本保值增值以及实现生态经济永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浙江、江西、贵州、青海4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陕西作为大秦岭祖脉核心区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关键区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西部大省,也在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商洛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殷殷嘱托,在秦岭地区率先争取开展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向金山银山“好价值”转变。
  针对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在陕西省社科联的支持下,以“陕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项目研究为契机,立足国情、市情实际,从政策供给视角出发,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与途径,积极向各级政府建言献策,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由于目前国内外对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早期或起步阶段,与生态产品相关的自然资本核算等理论体系尚待建构和完善,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重路径有待明确,因此,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
  第一,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当前,在全国居民绿色消费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产品有偿使用意识等生态文明理念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很难依靠大规模的自愿交易形成自由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以法律、资金、技术为要件的系统化制度体系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因此,商洛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中,需加快完善生态产品法律体系,厘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不同集体所有者之间、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之间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力边界,明晰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企业(个人)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交易规则。同时,应不断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生态区位林补助、退耕还林(草)等补偿力度,通过生态彩票、生态银行、生态债券、生态保险、生态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手段丰富资金来源渠道,以生态产品交换价值为基线,综合市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供求状况、服务用户承受能力等要件确定生态产品交易价格。
  第二,持续推动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范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多元化实现,就要明晰各层级政府间的责任边界。商洛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中,市、县政府要负责区域或流域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村集体组织负责社区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要推动生态保护补偿由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等单领域补偿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综合补偿转变,建立完善森林碳汇、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现有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的统一管理部门、中长期配额总量以及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要积极引导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生态康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产业。
  第三,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公私合作模式。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环境服务PPP实践成效来看,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PPP模式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商洛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中,可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的先进经验,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引导符合资质的私人部门积极参与国家公园管理、流域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碳汇造林等生态产品项目。按照“一项一策”原则,创新多种形态的PPP模式,规范生态产品PPP项目运作流程,完善私人部门退出机制。应强化政府通过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方式设立生态产品项目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生态资产融资产品,推动生态产品PPP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深入推进行政化生态保护补偿向市场化交易演替。商洛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中,可以适当借鉴“使用者付费”理念,分阶段、分区域、有秩序地推进私人直接交易、限额交易、生态产品认证等市场化交易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清澈的蓝天、舒适的环境等非实物形态的生态产品,具有极强的消费外部性,这些生态产品应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均等化的范畴,由受益区政府代表人民购买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