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安春雨润十载 催开鹿城遍地花
——长安大学定点帮扶商南县侧记
文章字数:1746
  本报记者 侯 彬
  初夏的商南,绿树成荫,山水如画。
  5月14日清早,坐落在商南县青山镇的花园村微雨绵绵,青山绿水合作社负责人魏东正在百万袋木耳种植基地里检查木耳生长情况。圆柱状的菌袋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田间,大多数上面已有黑木耳露头了。再过几天,这茬木耳就进入最佳采摘期了。
  “几年前,合作社还是只有20万袋香菇种植规模的‘小作坊’,规模小,收益差,后来通过长安大学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帮扶,慢慢就扩大到500万袋,成为全县木耳产业示范点。”魏东感慨道。
  与魏东同行的还有长安大学驻花园村第一书记刘文凯,两年前,他通过主动申请、组织审核后被派驻商南县花园村驻村帮扶,见证了花园村从一个交通闭塞、产业薄弱的小村庄,变成了民富村强的新农村。
  2013年开始,作为商南县的定点帮扶单位,长安大学主动把学校特色优势与商南县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各类帮扶项目在商南县遍地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兴产业 促销售 鼓起村民钱袋子
  眼下,赵川镇的千亩瓜蒌基地一派忙碌景象,第二批新品种瓜蒌正在栽种。“长安大学援建”的标识牌伫立在侧,村民们有说有笑地打桩、拉线、施肥,机械轰隆隆地穿梭在田间地头,一股现代农业的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长安大学坚持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相结合,先后投入帮扶资金767万元,培育了赵川镇淤泥湾村科管茶园、十里坪镇宽坪村优质天麻基地、湘河镇地坪村冷水鱼养殖基地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建立了木耳、天麻、瓜蒌等产业扶贫项目20个,撬动吸引产业投入超过5000万元,直接带动246户贫困群众增收。
  有了好产业,消费帮扶的脚步也要跟上。除了学校的福利采购、食堂采购,长安大学还积极搭建数字化农产品销售和监测平台,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通过增设扶贫超市、加大物资采购、直播带货、农特产品展销、校友推介会、“e帮扶”等方式,不断推进商南农特产品进校园、进超市、进食堂、进社区。
  近3年来,长安大学共设立消费扶贫专柜56个,累计采购、消费商南县农特产品1323.42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015户。“消费帮扶,仅靠学校的采购远远不够,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协助扩大特色农产品消费渠道,拓宽销售出路,变‘输血’为‘造血’。”长安大学选派的挂职干部、商南县委常委、副县长栾义峰说。 
  绘蓝图 搞建设 规划城乡新样子
  花园村位处深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往日村民出行或务农都得下坡蹚河,很不方便。2018年,长安大学投资50万元,给村子援建了便民桥——霸王沟大桥,解决了69户村民的出行问题。
  长安大学充分整合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城乡建设3大领域的科研特色和优势,全力助推商南县的乡村道路建设,在长安大学大力支持和技术帮扶下,商南县成功获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同时,长安大学持续致力于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近两年来共新建和改造51座新型三格式厕所且全部投入使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资金帮扶力度,推动更多传统村落改厕,加快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栾义峰说。
  重人才 扶教育 支教接力助学子
  去年,长安大学支教团团长沈文硕与12名同学共同组成了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商南鹿城中学开始了他们的支教之路。自定点帮扶商南县开始,长安大学已经连续选派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共78人在商南县开展支教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助推商南教育事业发展,长安大学还在鹿城中学、湘河镇中心小学和试马镇中心小学分别援建了“科技小屋”,通过开展“科技小课堂”“科技馆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支教团的教师们也经常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们做物理实验,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动手实验相结合,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科技的一扇窗。
  除了校园中的帮扶,长安大学更是将目光放在了社会各界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群众干部当中。去年以来,长安大学结合商南县发展需要,开展了素质能力提升和技能技术培训5期,累计培训基层干部1782人次,技术人员105人次,农民102人次。并在商南县职教中心挂牌设立“长安大学——商南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定期开展职业技术人才培训。
  谈及下一步的帮扶计划,栾义峰说:“下一步,长安大学将持续抓好党建结对帮扶、特色产业扶持、科教文化振兴、消费长效帮扶等重点工作,与商南县干部群众携手一道,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精准的举措,全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