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飘香的记忆
张 溢
文章字数:1257
  天才蒙蒙亮,巷子里就远远传来“热——粽——子——”的叫卖声。别以为这是端午前,其实这是冷冷的早春。我急忙穿衣下楼,给家人各买了一个粽子,剥开槲叶,咬一口,却不是记忆里的香甜和可口。细想起来,可能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意义上隆重的节日淡化为日常生活的内容,这才使我们吃着用更好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做出的粽子时,却没有了往日的香甜。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是开心热闹的节日。这大概因为端午处在一个阳光灿烂、满目苍翠的季节,不但有成熟了的樱桃和酸杏可以解馋,而且抹了雄黄水、喝了雄黄酒还能避免蛇虫叮咬,更幸福的是可以吃到甜到心底的用红糖或蜂蜜滋润的粽子。
  故乡的粽子是用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槲叶包成。每年的四月底,母亲就约上邻居大婶、大妈们一起到山南十多里地的石山上采叶子,一个上午就可以背回一大捆。接下来就要碾谷子、糜子或者高粱了。虽然这些原料包出的粽子口感生涩,难以消化,但在那个年代也是极其稀罕的。在我们那个大山深处有着百余户人家的村庄,大石碾却只有一盘。平常的日子里,乡亲们磨面、碾辣子,还显不出紧张,但到了端午节前,为了给孩子们解馋,大人孩子昼夜轮班排着长队等候着,争抢着把自家的粮食早一点倒上去碾好。
  记得有一年,经过一番死缠硬磨,母亲拿出家里仅有的三斤谷子让我去排队。那长长的队整整排了三天,在我连续三次将谷子倒上碾盘却被插队的人扫了下来之后,饿着肚子满怀期待的我哭着帮着人家一圈又一圈地推着沉重的碾子。看着夜空的明月,听着虫子的鸣叫,想象着飘香的粽子就在眼前的我,迷迷瞪瞪一脚踏空,从一人高的石坎上摔到满是石头的河道,血霎时就糊住了我的眼睛……
  那一夜,伤心的母亲抱着委屈的我回到穷困的家,劝我今年不吃粽子了。我哭着哭着睡着了,虽然我老大不情愿,可还是在睡梦中吃到了飘香的粽子。第二天醒来时,母亲变戏法似的拿来两只热气腾腾的粽子,我激动地问:“妈,这是从哪里弄来的……”那一刻,父亲从外面走了进来:“你妈一夜没合眼赶包出来的……”原来,怜惜我们的父亲前一天步行跋涉近几十里山路,从学校送回五斤糯米。
  后来,生活一天天好了,我们家的粽子不再用谷子、糜子作原料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细的糯米和香甜的大枣。不但吃起来香滑可口,也不再为了争抢碾盘等上几天几夜了。再后来,端午节吃不吃粽子,在我的心里已经很淡漠了,但是每年端午,乡下的父亲依然会买回米、枣,和母亲一起为我包槲叶粽子,坐上农用三轮车,颠簸着为我送来连我自己都提不动、吃上一个月也吃不完的粽子。
  十年前,母亲脑出血瘫倒在病床上昏迷了半月之久,醒来之后恰是端午。看到临床病友递来的粽子,说话已经不大利索的母亲,竟然用抿不拢的嘴颤巍巍地吐出一句话:“再也没有人给我娃包粽子了……”那一瞬,我的泪“哗”地流了一脸。可怜的母亲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心里最牵挂的还是在她心目中永远长不大的儿子。
  又到一年端午节,看着山上葳蕤的苦艾,听着天空飞过的布谷鸟的鸣叫,牵着散学归来的孩子,我想该抽点时间回家去看看我年事已高的父亲。回家的时候,我一定要在城里买些已经不分时间和节气,随时都可以吃到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