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 山 骄 子 周 作 桐
孙清江
文章字数:2288

  周作桐1983年于北京留影
  周作桐,小名周金海,1923年10月5日出生于商县两岭村(今归丹凤县棣花镇)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父亲周新庄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又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泥水匠。母亲在他一岁时病逝,父亲、姐姐和祖母带着他艰难度日。
  童年时的周作桐,聪明好学,在两岭小学上学期间,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高小毕业后,被留校当教工,年仅13岁。
  1937年冬,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地方科科长的王柏栋,被省委派遣回商,以国民党38军17师军官回家养病的名义作掩护,组建中共商洛工委并任工委书记,在显神庙、两岭村和龙驹寨等地开展抗日宣传,给学生和群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组建和发展了130多名中华民族先锋队队员。受王柏栋的宣传和影响,周作桐提高了觉悟,树立了抗日救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率先参加了抗日民先队,并且经常去龙驹寨与王士哲联系,带领两岭和龙驹寨两地的民先队员联合行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声势大,影响深,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1938年春,他被王柏栋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
  由于王柏栋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恐惧,在劝告王柏栋不要再搞抗日救亡宣传的阴谋失败以后,气急败坏的反动势力凶相毕露,于1937年7月25日清晨将王柏栋枪杀于家中,时年28岁。
  王柏栋被暗杀了,党在商洛的抗日救亡运动受到重大挫折,但王柏栋点燃的烈火并没有熄灭,他播下的革命火种仍在燃烧,并发展为燎原之势。1938年10月,周作桐被送往省青训班学习,结业后被送往延安,先是被派往晋察冀边区,实现了他要到前线去和日本鬼子拼死一战的愿望。由于他年轻有为,有知识、有文化,后来又被调回延安,化名周宋杰,从事非常严密的情报工作。
  解放战争中,周作桐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接着又跟随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参加了解放成都等战役,一直打到重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在重庆兴奋得欢呼、雀跃,忽然想到革命胜利了,应该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喜。
  信写好以后,他立即按照家乡原来的地址邮递回家,但他哪里知道,自己阔别12年的家乡已经首次设县,当年他熟识的巩德芳、刘丹东、王士哲等人已为革命捐躯,而家中的祖母和姐姐也在对他的无比思念中去世,只有父亲苦守煎熬,一直等待着他的消息。
  1950年春节,商县的邮递员收到周作桐的信件,因商县没有两岭这个村,就一直沿着丹江往下游寻找。那时没有汽车,邮递员凭着两条腿跋山涉水,边走边打听,用了两天时间走到茶房,才打听到两岭村的所在地,找到周家巷子周作桐的老家,把信交到他的父亲周新庄的手上。老人拿着信,一下子高兴地哭了,高声喊道:“我的儿子有信了,这不是做梦,这是真的……”满巷子的亲邻都欢乐不已,向周新庄表示恭喜。
  周新庄一生清贫,不吃肉。儿子有信了,他感到这是家中十多年没有的大事,得好好庆贺一番,但怎么庆贺呢?想了大半天,他觉得解放了,翻身了,过去不吃肉是因为穷没有钱,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就用开荤来庆贺吧!农历二月初一,是商镇集日,他一大早就到集上割了二斤猪肉,准备第二天把自己的生日好好过一次。
  二月初二一早,周新庄到坟上给母亲、妻子烧完纸,又在巷子用草木灰画个圆圈,给死去的女儿烧了纸,把他们都“请”回家。女婿、外孙来了,他把早已做好的饭菜端上桌来,给三位逝者也献上。盛宴开始了,他叫着外孙说:“清江娃呀,以往我娃来,爷爷没有肉给我娃吃,老是一碗甜糕、素菜,你舅有信了,爷爷高兴,今天也要开荤了,来,咱们吃肉。”女婿孙甲尚立即给丈人碗里夹了一片肉,老人吃了就吐,接着吃第二片,又吐了出来。女婿说:“您一辈子不吃肉,腥味大,不习惯,慢慢来,以后就好了。”接着给他夹了块素肉,这回老人吃了没吐。老人高兴地说:“今天我要立个遗嘱,看来作桐的工作忙,一时恐怕回不来,我的身体也不太好,说不定哪一天就走了,所以,我要给你交代一句话,就是我死了,一定要等作桐回来,给我摔孝子盆,我要争这口气,要让村里人都知道,我不是‘绝死鬼’,我有儿子呀!”女婿孙甲尚说:“大,我记下了,你放心。”
  昆明解放后,西南军区司令部在昆明设立,政委是邓小平,司令员是贺龙。周作桐在他们的领导下,为继续解放大西南、平定边陲而积极工作,英勇奋斗。
  1953年春天,周新庄因病去世,按照老人的遗嘱,女婿孙甲尚把灵柩的缝子用醋糨糊糊住,放在家里,给周作桐去信让他安排时间,请假回家安葬父亲。当年冬季,周作桐从昆明回到阔别15年的家乡。白雪茫茫,天寒地冻,他站在父亲的灵柩前,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哽咽着高喊:“大呀,自古忠孝难两全,儿不孝,儿对不起你,让你受苦受罪了……”出殡的时辰到了,亲邻把周新庄的灵柩从屋里抬到周家巷子,放在高板凳上,众孝子烧完纸钱,在起灵的一刹那,周作桐端起孝子盆摔在石头上,村里人看见这一幕,都说:“老人有福,这下该合眼了……”
  1954年,周作桐被调往北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周作桐当选党的八大代表,参加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后又调任郑州军事工程学院政委、合肥电子军事工程学院政委,直到离休。2011年2月21日,周作桐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88岁。按照他的遗嘱,丧事从简,没有开追悼会。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总参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首长到医院看望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周作桐戎马一生,对党忠心耿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无私无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人民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基地建设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愧为先烈王柏栋培育的商山火种。他是商洛人民的好儿子,家乡的人们为他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