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步伐
本报记者 王江波 谢 非
文章字数:3282
    罗村水果蔬菜大棚

    村党支部书记吴凡查看西瓜生长情况

    村民包装刚采摘的西瓜

    田野在水果玉米大棚拍摄短视频,宣传罗村特色产业。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洛南县三要镇罗村,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里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人才引进激发源头活水,民生工程建设硕果累累,秦岭山水乡村美轮美奂,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去年以来,罗村发挥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通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特色产业,积聚力量大力发展现代化果蔬基地,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方产业、富一片百姓”的美好愿景。
  党建引领促发展
  7月6日,记者在三要镇罗村果蔬基地看到,一排排新建的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金晶蜜”小西瓜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我们都是合作社的成员,今年罗村大力发展现代果蔬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占地30亩反季节大棚30座的建设任务,后期将继续新增60座大棚。今年,预计全村集体经济收益在15万元以上。”罗村党支部书记吴凡说。
  吴凡口中的“合作社”,是罗村在今年3月初成立的洛南县春晖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统一规划下,目前罗村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主导产业,包括礼品小西瓜、水果玉米、食用菌、草莓、番茄等。”陕西省残联驻村第一书记白团民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罗村党支部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结合村情实际以及地理区域优势,积极引进果蔬大棚种植项目。2022年3月,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洛南县首个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洛南县春晖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罗村建立,并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今年年初,吴凡和驻村工作队辗转江苏、安徽、陕西多地,考察合适的项目。经过前期考察对接,他们最终与连云港晶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加入“晶密吊蔓小西瓜千县千园”战略,并获得洛南地区唯一合作授权,以“总部+分公司+县域合伙人+农户”的方式对合作基地进行管理。
  “借助连云港晶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业优势,预计今年我们的基地产值4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在15万元以上。基地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0多万元,并带动100多人就业。”看着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西瓜装上货车,吴凡心里乐开了花。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书记带头、团结互助、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香菇大棚生产和果蔬基地建设,进一步培育罗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在合作经济上谋出路,在集体股份上创新路,在发展模式上拓宽路,在资源利用上闯富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白团民说。
  引进人才增活力
  7月6日清早,武永良早早起床,简单洗漱过后,便一头扎进果蔬基地,仔细查看水果玉米生长情况,以便精准施策,指导工人科学管理水果玉米。
  武永良是一名退伍兵,也是罗村的“女婿”,他在部队服役期间,一直从事温室大棚管理工作,积累了不少大棚种植经验。
  2022年初,罗村打算发展果蔬基地,得知武永良经验丰富后,吴凡与武永良多次进行电话沟通,希望他回乡做基地技术管理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太多,觉得能够为罗村发展出一份力,就毅然决然地回来了。”说起回乡的经历,武永良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冲动,“还好,现在看着群众手捧西瓜的喜悦,感觉回乡当这个技术员是正确的选择。”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价值,提高大棚单位面积产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罗村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结合“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不断吸纳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在罗村,不仅有武永良这样的技术型人才,还有新媒体人才。
  在果蔬大棚西南角,有几间由旧房舍改造的茅草房,外表的古朴与内部的现代形成强烈反差,三要镇龙山村青年创业人才田野正在开启新一天的直播。
  “各位粉丝、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带给大家的是三要镇罗村种植的水果玉米……”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个补光灯加上朴实的语言,就是田野每天的工作日常。直播间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线上成交量却十分可观。
  “最近,礼品小西瓜在直播间的销售情况很好,半个多月销售量就达1万多斤。”粗略翻看了后台的数据后,田野忍不住同记者分享直播带货的成果。
  就在田野分享自己创业经历的时候,一位刚从河南省回来的李先生急匆匆地走进果蔬基地。
  “今天抖音上看到的水果玉米还有吗?”李先生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问。
  “有,你要多少?这里有新鲜采摘的,你先尝尝。”说着,田野拿起一根玉米递了过去。
  “嗯,甜,很好吃,有牛奶的香味和甘蔗的甜味。给我来三穗,带回家给家人也尝尝。”李先生边吃边竖起拇指。
  “像这样的顾客,每天都有很多,大部分都是看到抖音里的短视频慕名前来的。”看着李先生满意离去,田野笑着说。
  今年以来,罗村强力推进头雁带富领飞、党员驻村兴农和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三百四千”工程落地见效,并积极探索“直播+助农+电商”新模式,实现直播和“三农”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产业兴旺村民富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包装小西瓜和水果玉米,最近一个月西瓜熟了,每天都要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一年下来收入1万多元是很轻松的。”说起自己的收入,罗村东岭组村民张月秀笑得合不拢嘴。
  无独有偶,今年53岁的吴会芳也是合作社务工队伍中的一员,从4月份起,她就一直在这里务工。“现在年龄大了,出门找工作很难,就算找到了,也是一些体力活,还不如在家门口干干活,既能照顾孙子,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在吴会芳看来,在合作社务工赚取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分红、退耕还林的补贴,自己的日子过得也十分滋润。
  吴凡介绍,罗村从一开始就紧盯产业带动,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驻村工作队先后多次带领村“两委”成员赴邻镇调研苏陕协作项目,积极学习产业种植、管理、销售等关键环节。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四支队伍”集体讨论研究,结合罗村实际和发展规划,大家决定利用现有集体土地发展特色果蔬种植项目。目前,村里10亩礼品小西瓜已经进入尾声,紧接着4亩地的水果玉米陆续成熟,届时将走进直播间和县城的商超。
  吴凡指着村子远处的空地介绍,今后将探索集农业采摘、休闲观光、教育学习为一体的园区建设,吸纳全体村民加入,实现工资、分红双增收,预计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将实现“蔬果常绿、瓜果飘香”的产业格局。
  美丽乡村新画卷
  头顶似火的烈日,经过写有“美丽罗村”字样的牌坊,沿着一条蜿蜒伸向山脚的乡村路,记者“闯”入一幅景美人和的山水画卷。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房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间,让罗村有了些许“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致。
  走在村里,随便打探一下,人们都会感叹罗村如今的发展成就。曾经土里刨食、种植单一、贫困落后的村子,如今果蔬飘香、村落美观、乡风淳朴,这一切都得益于罗村的秦岭山水乡村建设。
  “以前,村子里面又脏又乱,一下雨,院子全部都是积水。现在,经过环境治理,村道路边处处都是鲜花。排水渠从每家每户门前经过,文化长廊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去处,麦田画成了很多人前来打卡的网红地……”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罗村的美丽蜕变。
  罗村党支部书记吴凡说:“罗村的美丽蜕变,离不开全市大刀阔斧进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去年以来,罗村围绕农旅融合,多措并举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路,以卵石铺就二十四节气四季路,建设诗词文化长廊,打造网红打卡地,实现了村容村貌特色化。另外,我们对村里排水系统进行整修,新建了文化小广场,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罗村充分利用村民大讲堂、农民议事厅、道德讲堂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村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行走在罗村,随处可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善孝为先”等标语。村委会评选的最美人物事迹公示在文化墙上,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美谈。
  “未来,我们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将罗村建设为村容村貌特色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人居环境整洁化的‘四化’乡村,努力实现罗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服务便捷,使罗村从全域治理向全域美丽蜕变。”吴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