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留守人员进工厂 织出幸福新生活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郑卓然
文章字数:1199
  一条条银线绕过金属环,抽拉着线团高速转动;缝纫机有节奏的咔嗒咔嗒声,黑、白、蓝、粉等颜色各异的袜子流水而过;一双双巧手针飞线舞,缝头、定型作业有序……走进山阳县银花镇银花社区陕西千里足纺织有限公司,一派生产忙碌景象。在移民搬迁小区中心,这家工厂圆了许多家庭的致富梦。
  “在这里上班,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活也不重,每月能挣三四千元工资,工厂每天还给管两顿饭,真是一件好事情。”从家里到工厂走路3分钟时间,对于长期在家留守的王娜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情。
  4口之家,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8岁,为了培养孩子,王娜就一直闲在家中。社区工厂建起来后,王娜鼓起勇气走进了车间。“我在工厂是车缝工种,就业一年时间了,现在成了老员工。”王娜说。
  七八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社区污水靠蒸发,垃圾任风刮,不要说社区工厂,连像样的店面都没有一个。整个社区青壮劳动力外出,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成了靠“补给”过日子的主力军,以打麻将、谝闲传来消磨时间。脱贫攻坚期间,乡村规划、产业布局、技能培训、搬迁后扶等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群众的观念也从“无事干”向“想事干”转变。
  2021年,山阳县银花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千里足纺织有限公司落户银花社区。该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设8条生产线,购置生产设备96台,其中织袜机74台、定型机16台、缝头机6台。实现月生产袜子100万双,产值100万元,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70多人。
  在银花镇镇长毛燕看来,社区工厂是联农带农机制的催化剂,也是移民搬迁后扶的新引擎。
  陕西千里足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范先勇说:“我们公司创新研发,男袜、女袜、儿童袜等系列产品,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对口浙江外贸公司产品出口越南、菲律宾、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市场供不应求。”
  产品销路畅,车间生产忙,工人收入高,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让薪酬体系制度更加优化,多劳多得的市场经济价值得到回归。
  留守人员进工厂,织出幸福新生活。“没有想到工厂建到了家门口,现在不出远门一年就能挣近4万元,这日子越过越滋润了。”38岁的周花瑞对社区工厂赞不绝口,她家就住在工厂对面的4楼,趴在窗子上都能看见车间里的机器。
  曾经因两个孩子上学,公公常年患病,周花瑞成了社区的贫困户。公公离世后,周花瑞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起来,去年9月,她进工厂当起了挡车工,看12台机器,负责换线、接线工作,每月最低工资3200元。“过去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行情送礼、家庭开支等总是为钱发愁。现在一年有几万元收入,说话都有底气了。”周花瑞说。
  据介绍,目前生产车间解决劳动力就业50人,带动20多名群众居家就业,他们将袜子带回家翻面,每双加工费2分钱,每人每天可翻面袜子8000双,日收入可达160元。
  “公司计划3年内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线至20条,预计织袜机增加至300台,定型机增加至50台,缝头机增加至18台,月生产袜子300万双,可带动社区20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范先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