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草药滋养的村庄
高坚
文章字数:2729
婆婆丁

龙葵

车前子

  与友人谈起有关中草药的古诗,记起曾经背诵过的宋人方回《隐者》中的一句:“笑拈草化烧金药。”还有宋人方岳《又和晦翁棹歌》中的另外一句:“烧药炉存草亦灵。”于是,那些生长在故乡田间和山野里的中草药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
  俗话说:“秦岭山中无闲草。”过去,在我生活的山村里,由于偏远而缺医少药,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都是找土郎中采些中草药医治,村庄里带有中药性质的植物,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有一年,我和小伙伴狗剩迷上了一种游戏,就是在地上钉两根小树棍,中间系一个小线绳,各拿一叶狗尾草放在线绳上,用石块磨木棍,谁的狗尾草先掉,谁就输了。肥壮的狗尾草得上生产队的牛棚上采,我胆小,每次都是狗剩自告奋勇上牛棚给我们采狗尾草。有一天,狗剩采狗尾草时不小心从牛棚上跌落下来,将腿骨摔成了骨折。我吓坏了,赶紧跑回家叫来父亲,将狗剩送回家里,然后父亲陪着狗剩的父亲一起找到村子里一个专治骨伤的土郎中,配了几副中草药,狗剩吃了不到一个星期,居然就能活蹦乱跳了。
  婆婆丁,对于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都去生产队上工之后,我会随着奶奶走出村庄,到西河边挖婆婆丁。奶奶挖婆婆丁时,我会一个人追逐花丛中翩飞的蝴蝶,或者到不远处的西河里捉小蝌蚪和泥鳅鱼,有一次不小心差点溺水,以后大人就不允许我再去了。婆婆丁挖回来后,奶奶会把它择好洗净,然后从炕头上端出头一天发好的玉米面,将洗好的婆婆丁揉在里面做成窝窝头,算好时间烧火,等父母下工一回到家,一锅热气腾腾的婆婆丁窝窝头就出锅了。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关于婆婆丁的记载:“女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记得有一年冬天,母亲的乳房长了肿块,奶奶到西河边的草地上挖来干枯的婆婆丁,用开水和着荞麦面敷在肿块部位,一连敷了好几天,母亲的肿块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黑贴贴,我们叫它小葡萄。记得小时候,最好吃的野果就是外曾祖母家木栅栏里生长的黑贴贴了。那时,年迈的外曾祖母一个人生活,住在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土坯房前有一片小小的菜园,种着青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等,靠栅栏边还种着南瓜或者葫芦。让我不解的是,外曾祖母除草的时候,先拔除稗草、灰灰菜等杂草,却挑土地肥沃的地方,留下一些黑贴贴秧。黑贴贴秧和西红柿秧没啥区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黑贴贴秧的叶子窄一些,等到十月份黑贴贴才会逐渐成熟。黑贴贴成熟时的颜色是深黑色,比葡萄小,绿色的枝叶间点缀着一簇簇深黑色的黑贴贴,让人垂涎欲滴,但是外曾祖母都是等到十月末,才允许我采摘食用。后来听父亲说,曾经参加解放战争的外曾祖父当兵走时,正是黑贴贴成熟的时候,外曾祖父有咳嗽的毛病,外曾祖母听说黑贴贴泡酒能治咳嗽,所以每年黑贴贴成熟的时候,外曾祖母都会用它泡酒给外曾祖父治病。那年外曾祖父当兵走时,行囊里就装着外曾祖母炮制的黑贴贴酒。自从解放四平的战斗后,外曾祖父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外曾祖母每年都会在黑贴贴成熟时采摘下来泡在酒里,一年又一年,直到外曾祖母去世的那一天,远征的外曾祖父也没有归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无法体会先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的。
  听父亲讲起过一个中草药药方的来历,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传奇故事。据说有个年轻人家里很贫穷,为了糊口跟随一伙马帮跑运输。马帮里面有一位老伙计,一辈子没有成家,无儿无女,但他掌握着一个非常灵验的家祖传秘方,专治各种骨折。因为这个年轻人平常对他非常好,所以,老伙计临终时把家传秘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这个年轻人后来靠它成了土郎中。其实,这个祖传的中药方配方的药材很普通,我的村庄里都有:野葡萄,接骨草,芦苇尖,黄瓜籽……这个配方村庄里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只有最后一味中草药是绝对的秘密,炒制配药的诀窍也是关键所在。传闻土郎中年老失明后,儿子炒药时,他靠鼻子闻就能掌握草药的火候。大儿子为了照顾父亲,将近五十岁还没成家。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他开始到外面用祖传的中草药药方治病,有一次遇到一个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的小姑娘,被医院判定即使治好也将终生瘫痪在床,他用自家祖传的中草药方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小姑娘不但能下地,还能劳动了。最后,小姑娘的父亲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虽然他们之间年龄相差了二十多岁,但婚后生活得幸福美满。如今,他们的儿子也学的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开了一家诊所,专治跌打损伤,祖传的中草药秘方也申请了专利。虽然还是从前的中草药配方,但土郎中不“土”了。
  在我们村里,父亲算是个文化人,读过的书也多,谁家有个写写算算动笔头子的事都找他。祖母因为年轻时就会抽烟,整天叼个旱烟袋,到老了患上了支气管哮喘,祖父四处求医问药,也没有啥效果。父亲翻遍《本草纲目》后,查到园子木栅栏边生长的黑贴贴泡陈年老酒有镇咳的特殊疗效,正好能治祖母的病。等到黑贴贴秋天成熟后,父亲嘱咐我给祖母留着配药,不要采食。他托人到酒厂用玉米换来几斤陈年老酒,将新采摘的黑贴贴泡在里面,封存一段时间。等到寒冬腊月时启封,让祖母按时按量饮用,祖母的支气管哮喘渐渐地好转了。一向威严的祖母逢人便夸父亲孝心,并且向她的病友推荐黑贴贴泡酒的方子。等我长大以后,父亲患上重病,我开始给父亲配制中药时,查找各种医药典籍,才知道黑贴贴的学名叫龙葵。
  很是不幸,熟读《本草纲目》的父亲晚年患上了癌症,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满怀悲痛的我,一面强装笑颜鼓励他战胜“小病”,一面查阅他珍藏的中医药书籍,期待着能有奇迹发生。有一天,我在《金匮医略》里查到了医治父亲病的中药药方,辗转找到解放前就坐堂的一位老中医。老中医一看药方,都是一些很名贵的中草药,而且配药时要用过去采的原药疗效才更好。老中医看我救父心切,最终把珍藏的一味中药引拿了出来,还缺几味中草药,他让我回到村里采挖野生的,说不能用药店里人工种植的,那样会减缓疗效。我回家后,和父亲一起翻阅已经破损的《本草纲目》,一样样辨别家里的中草药,到可能生长不同药材的所有地方去采挖:村西杨树林边的甘草,田畦上的车前子,院墙边的曼陀罗……父亲一一给我指认着,叫着它们的名字,它们也仿佛认识父亲,一一从《本草纲目》里走了出来。
  终于,在老中医的指导下,我们配齐了《金匮医略》里记载的中药方里的所有中药,父亲吃了以后,确实见效,复查时连医院的专家都感到惊奇——癌症病灶没有变化。吃了几个疗程的父亲,与癌症抗争了5年后离开了人间,比医生预测的整整多活了4年多。
  许多年过去了,当我来到父亲的坟墓前祭扫时,看到父亲的坟墓上已经长满了野草,野草里夹杂着我熟悉的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子……它们一直活在父亲熟读的一本本中医药典籍里,一直旺盛地生长在乡村的田野里,连同一个又一个与它们有关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