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方双结对 共建示范村 丹凤篇
文章字数:4759
  2016年,因为一个美丽的约定,将相距900多公里的江苏省南京市和陕西省商洛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环境,相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成就了跨越千里的宁商对口协作。
  7年的对口帮扶,南京、商洛发挥各自优势,深化交流合作,拓宽协作领域,把两地优势充分结合,南京帮助商洛实现了社会经济、基层治理、农业技术、医疗服务、教育教学等各领域上的突破,在19292平方公里的秦岭腹地书写了跨越千里、合力攻坚振兴的故事。
  2022年,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苏陕工作队印发《关于开展苏陕协作“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在陕西56个脱贫县各选择1个村开展四方结对工作。通过“四方双结对”,推动苏陕村村结对做深做实,为助力陕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搭建机制和平台。
  “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的提出,为续写宁商情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许家塬村一角

许家塬村新建的口袋公园

   绿满坡塬产业兴
  本报记者 赵有良 王江波
  伴随空气中的淡淡清香,走进商洛市丹凤县许家塬村,在硕果累累的核桃树丛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几年前,许家塬村还是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的贫困村之一,在当地群众心目中,这里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山旮旯”。
  如今走进许家塬村,一条条宽敞的硬化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房屋,一片片静待采收的果园,一张张幸福甜蜜的笑脸,一幅产业兴旺、青山如黛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比过去好太多了,我们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刚刚从基地忙完的许家塬村二组村民田发操感慨道,“村里的环境不但变好了,收入也有保证了。以前靠天吃饭,只要吃饱穿暖就行,现在打工挣钱,工作稳定,收入还高,每年还可以收入土地流转金2000多元。基地忙的时候,一个月光劳务收入就能拿3000多元,一年下来最少也有3万多元的收入。”
  许家塬村的蝶变得益于“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的建设成果。“许家塬种植核桃历史悠久。作为核桃老产区,丹凤县是20世纪50年代‘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批示的发祥地。此后,核桃就成了丹凤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许家塬村核桃种植规模和种植技术也不断提高。”许家塬村党支部书记许建报介绍说。
  为了重拾“一升核桃”的名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6年,许家塬将原有的1000多亩核桃园流转给陕西天宇润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现有的核桃林地和山谷沟壑地貌为基础,规划建设了集核桃科普、林下经济、露营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养老、民俗体验等多位一体的“农文康旅”融合的主题公园。
  如今,1400亩的核桃主题园,不仅让核桃变成了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果”,还为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带动157户群众实现年收益79万元。
  核桃主题园的科技元素满满,助推核桃产业链不断发展,让其成为促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这其中就有着对口支援丹凤县的南京市雨花台区帮建的“薄壳山核桃示范项目”。
  薄壳山核桃引种筛选与示范项目为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被南京市科技局和商洛市科技局选为商洛科技十大攻关项目。由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植物园和陕西天宇润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目前,各成员单位专家组通过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已实现碧根果种植160多亩,林下套种中药材桔梗100多亩。经过科技的加持,薄壳山核桃鲜果价值从7~8元/斤的价格增长到了60~70元/斤,经过改良后的产品利润提高了近10倍。
  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支持200万元用于建设棣花许家塬村北塬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800亩核桃综合科管,薄壳山核桃培育及林下中药材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等方式带动周边45户143人致富增收。
  家门口就业,幸福感爆棚。在许家塬村,这种幸福的氛围不只体现在核桃产业基地。
  与核桃主题园隔山相望的猕猴桃和葡萄产业园中,果木长势旺盛,藤蔓已经开始爬架,村民套种的大豆也结满了豆荚。
  站在坡顶俯瞰,产业园中几名工人正在弯腰检查喷灌设施。
  “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雨花台区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同时新建水肥一体化现代种植园,实现果树浇水、施肥的自动化管理。这两年猕猴桃和葡萄都处于培育阶段,我们就让村民在地里套种了土豆、黄豆等农作物,实现种植支出和农作物收入的平衡。”指着眼前漫山遍野的果树苗木,许建报开心地说道。
  在“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工作中,许家塬村立足核桃、中药材“两大传统种植业”和食用菌、猕猴桃、葡萄“三大新兴产业”,形成以产业引领带动群众致富,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以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旅游的崭新局面。
  走入村口夏琳双孢菇产业园区,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数十名工人正娴熟地采摘着,“这块要赶紧采摘,不然菇肉质量就不好了。”园区负责人正在一个个菇架前查看双孢菇长势,并指导工人们分区域采摘。“双孢菇和其他菇类不太相同,它的生长周期短,在适宜的温度里,一夜之间就能长起来,需要及时采摘。”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双孢菇种植已完全实现工厂化生产,全年都可以种植采摘。我们南京金时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具体帮扶指导夏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指导帮扶,已经实现双孢菇产量从每平方米16公斤增长到26公斤,生产效率明显提升。2022年度平均每周在南京市场销售鲜菇3吨,累计销售菌菇酱6万瓶。2022年上半年,双孢菇实现出口销售额6540万元。”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联络组组员、丹凤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顾菲凡说。
  在雨花台区和尹西社区的对口帮扶下,许家塬村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联络组组长、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薛伟在猕猴桃种植园查看猕猴桃生长情况。
  
  打造数字化发展新样本
  “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南京市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联络组组长、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薛伟对宁商协作“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工作这样进行概括。
  近几年,许家塬村在丹凤县委、县政府和“苏陕协作雨丹工作组”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为目标,树立“绿色发展,数字赋能”的发展思路,通过引入南京数溪科技的先进技术,围绕产业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在线化、应用普及化,开发建设许家塬村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能力,提升党建管理数字化、乡村治理信息化、农业生产智慧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为实现棣花镇许家塬村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丹凤“数字乡村”新模式。
  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联络组组长、丹凤县副县长薛伟说:“共建示范村建设是多方协同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发展,通过党建引领和科技赋能,把棣花许家塬村打造成为商洛市数字乡村建设样板典型。”
  如何实现这个愿景?薛伟对许家塬建设数字乡村充满信心:“我们将搭建以便民服务、游客咨询、基层治理、创意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平台,提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动态详情;建成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多类型、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为基底,叠加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文旅、民政等部门的数字乡村底图,呈现出未来乡村发展新愿景。”
  同时建设许家源村现代农业园区数字乡村平台,通过整合田间物联网设备、自动水肥机等手段,农户在手机APP上,可以随时查看作物长势,及时跟进农田管理,在生产上,自动化管控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病虫害和授粉等,实现生产数字化。在管理上,从生产到采收全程可视化管理,实现生产过程到运输过程的全方位监控的管理数字化。
  除了数字平台的建设,雨花台区对口帮扶组还将在许家塬建成智慧销售和溯源平台,通过为每个商品附带溯源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实时观看大棚内果蔬生产情况,做到公开化、透明化生产,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实时了解产品成熟期、产量、价格变动,即时下单购买,实现产品网上销售的同时,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管理后台还可以实时更新客户扫码统计,掌握产品生命周期、扫码分布,支持精准开拓市场,实现产品质量完整追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相信,通过数字乡村的试点建设,可以不断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为全村范围内的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实现“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促进农业经营主体集群不断壮大、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业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实现农业生产的跨越发展。

  果旅融合 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许家塬党支部围绕“五大振兴”工作要求,以“果旅融合”为定位,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的新典范。
  他们紧扣“3+3+3”现代产业体系、十大产业链建设内容,全力以赴为丹凤葡萄酒庄、现代食用菌产业园、核桃主题公园、棣花古镇旅游园区等链主企业提供环境保障,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村上依托天宇润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做好核桃农业与文化旅游综合发展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发展农耕文化体验,融合数字技术将虚拟与现实环境结合,开发VR全景旅游、林中寻宝等新项目,用更多元的发展方式、更具潜力的发展项目来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现已建成猕猴桃采摘园500亩,葡萄园1200亩,核桃科管2万亩,年产4000吨双孢菇示范园投入运营,修建核桃主题公园产业路4.2公里,完成河道治理1500米,建设高标准农田600亩,600多户群众依附在产业链上致富增收。
  除了兴产业,他们还大力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6公里饮水管网铺设,建成供水厂房3处,备用井2口,安装消毒净化设备3套。建成村垃圾分类处理站和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出村目标,累计改厕324座,铺设污水管5公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新建口袋公园2处,民居改造120多户,栽种各类绿植花卉5万多株,实现了“全域整治”向“全域美丽”的转变,形成了四季有花、有果、有景、有效益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产业兴、设施全,更要精神足。他们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培育群众良好生活习惯。相继开展文艺演出3次,组织青年志愿团、党员干部等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慰问贫困老人、春节送福等活动4次,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广场舞活动,引导中老年人参与活动,强化群众自娱自乐班子,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好。
  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农文康旅产业联合党委,在3条产业链上组建各类党小组8个,实现党组织服务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党组织活动与产业园区扩展同步覆盖,引进三秦学者雷玉山、文化名人王晓勇等各类人才8名,培训本土人才30多名,把一大批新型“三农”人才真正聚在产业链上,为乡村振兴蓄积了强大后劲。通过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干在产业链上、人才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记者连线 宁商情深结对寄语
  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位于“谷桥”(软件谷和两桥)核心地带,下辖15个居民小区,辖区共有在建工地14家,企业包括楼宇3347家,其中“九小行业”462家,商业综合体2家。2021年,社区获得雨花台区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丹凤县委、县政府和“苏陕协作雨丹工作组”的得力领导下,尹西社区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为抓手,将“绿色发展,数字赋能”的发展思路通过双结对向许家塬村辐射传导,通过引入南京数溪科技的先进技术,围绕产业数字化、管理高效化、服务在线化、应用普及化,搭建以便民服务、游客咨询、基层治理、创意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平台,助力许家塬村数字乡村建设。
  在尹西社区的倾情扶持下,目前许家塬村已建成现代化猕猴桃产业基地306亩,实现了土地多重利用,在原有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葡萄等。并完成了边坡整治、村环山产业路、村组道路亮化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农文康旅联合党委建设等7个项目已完成。
  尹西社区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和许家塬村携手共进,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全村范围内的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的跨越发展。
  策划:王成华 邓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