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热血青春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本报通讯员 马宏涛
文章字数:1137
  8月9日,走进洛南县景村镇常湾村,大片绿油油的烟田映入眼帘,烟农们正在采摘、运送、烘烤。烟地边烤房旁,常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边来宝和烟农们正聚在一起聆听着烟站技术员带来的烟叶烘烤技术培训。
  2021年11月,90后的洛南县档案馆干部边来宝来到景村镇常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认真工作、开拓创新,在驻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建设乡村振兴“大学堂”
  “烟叶采摘、烘烤,直接影响到烤烟产出质量。”烟站技术员高永平说道。
  当前,正值烟叶采收的关键时期,常湾村以烤烟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依托村上的乡村振兴大学堂,聘请烟站技术骨干到“大学堂”开课,将“技术套餐”送到烟农手里面,确保烤烟生产提质增效,烟农增产增收。
  “烟叶种植三分靠种,七分靠管。”边来宝说,烤烟种植在常湾村已有20多年的历史,烤烟面积从当初的“百亩村”发展到现在的“千亩村”,现如今是景村镇有名的“种烟大村”。现有烟农66户,烤烟生产已成为常湾村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
  烟叶生产技术性较强,边来宝结合当地实际,组建乡村振兴“大学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才示范、帮扶引领作用,聘请技术人员、土专家、致富带头人、乡贤等担任讲师,重点培训懂经营、善管理、会种植养殖的农户,让他们通过科技实现产业兴旺。
  与此同时,边来宝还将乡村振兴大学堂与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治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聘请县委党校教师、镇上相关业务骨干担任讲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为村上干部群众传授新理论、新思想,讲述法律法规和各项惠农政策,用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教育引导大家学法守法,着力提升乡村整体素质和带富能力,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搭建党群关系“连心桥”
  “夏季是极端天气频发的季节,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面对极端天气,如何应对……”近日,在“常湾之声”微信公众号上,边来宝向村民发布应对灾害性天气和防汛信息。
  常湾村位于洛南县景村镇北部,地形地貌以山地坡塬为主,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378户1440人,常年外出务工485人,几乎占到劳动力人数的一半。针对这一现状,边来宝创建了“常湾之声”微信公众号,无论是上级的各项政策、村里的重要活动,还是群众的农产品推介、务工信息的发布,他都通过公众号推送出去,群众有什么心声,也可以在评论区里上传。如今,边来宝把公众号打造成政策宣传、乡村推介平台,架起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我们在外面打工,老人都在村子里住。‘常湾之声’微信公众号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在外地也能看到村子里的动态。”远在广东务工的常大哥说。
  谈到“常湾之声”微信公众号,边来宝告诉笔者,之所以起名“常湾之声”就是为了让常湾村的村民,无论在哪里都能够时刻关注村里的发展和变化,还可以将常湾村的各项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推介,吸引外界关注,助力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