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头雁领着飞 代庄展新颜
本报记者 谢 非
文章字数:1173
  9月25日,记者走进丹凤县龙驹街道代庄村,沿着蜿蜒的进村水泥路,青山环绕,碧水澄澈,村民的楼房鳞次栉比坐落在山坡上,在一片光伏电板的对面,村委会院里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眼前的一切都在诉说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代庄村是由邻近的两个村子合并而来,距离县城12公里,以前是深度贫困村。据村支书代留榜介绍,过去村民出行要穿越丹江,但苦于没有桥,都蹚水过河,到了冬季就架起木板,靠着简易的木桥去对岸。“当时村里基础条件差,没有路、不通电,全村人都靠种点中药材、核桃、板栗等山货维持生计。”代留榜回忆道。
  1999年,代留榜放弃在外打工,回村里担任村主任。面对贫困落后的村庄,他首先从改造基础设施入手。在代留榜的奔走下,村民集资,电终于从河对岸引进了村子。而后,他又组织村民自发修路,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7个村民小组的砂石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路灯全部安装到位,村民的小汽车能开到家门口,村里跑运输、搞养殖的群众也多了起来。“过去十年,村子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体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得美丽富裕,代留榜甚是欣慰。
  村子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2018年,村里建起了35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分红6万元。次年,村集体经济入股丹凤夏雨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双孢菇产业,每年实现分红12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代留榜也筹划着村里的产业发展。2021年,代留榜领着村干部去了周边地市考察。在大荔县,他们经过深入了解,决定引入冬枣。“经过我们对比两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冬枣是比较适合我们村发展的。”代留榜指着远处连片的大棚说。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热闹起来了,平整土地、建大棚、育树苗,代庄村的冬枣大棚一座座拔地而起。
  沿着河边的产业路,代庄村的21个冬枣大棚错落有序,最早一批的枣树今年已经挂果,翠绿的冬枣挂满枝头,有些已经染上了一抹红色。“再过六七天,这些冬枣就可以上市了。届时,我们会在当地卖一部分,剩下的整体打包出售给外地客商。”代留榜介绍。
  村里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记者采访当日,脱贫户屈章娃正在大棚边的一处空地上,跟工人们一起搭建工棚。自村里发展冬枣产业以来,他就在这里打工,育苗、嫁接、除草、施肥……只要有需要,屈章娃就来干活。有时他也带着妻子一起来干,夫妻俩一年靠在村里打工收入1万多元。“过去由于两个孩子上大学,家里被认定为贫困户。后来,村里给我们改造了房子,靠着发展产业脱贫,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日子越过越好了。”屈章娃边干活边说。
  现在的代庄村,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里不仅有了集体经济,还有了养猪、养牛大户。“目前,村子还建起了图书馆,配备了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代留榜高兴地说,“每年从外地打工返乡的年轻人遇到我时,都说家乡变化大,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变成了产业兴旺、群众宜居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