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千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章字数:1896
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在海外建立25个“鲁班工坊”……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斐然。
从明确职业教育定位职责,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助力“人人成才”,到服务“人人出彩”,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
定位职责更明晰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表示,十年来,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对职业教育关怀备至。
从2014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到2021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论断。十年来职教领域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均围绕此展开。”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天山说。
教育体系更完善
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计构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开展学徒制和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应新的职责使命,十年来,我国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谈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不可能离开职业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看来,经过十年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如今,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高职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牵引力持续增强。通过职业教育,我国正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层次结构更加完整。”邢晖举例道,“中职和专科高职教育不再是学历终结的教育,不仅可以直接衔接,还能与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贯通起来。职普融通、育训结合、学分银行等,加宽加长了学生成才之路,更好满足学生‘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创业有优势’。”
类型特色更鲜明
今年5月1日,酝酿已久的新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首次以法律形式被明确。
“明确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我国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曾天山认为,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足实用性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强调开放性特色,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深耕专业性特色,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年来,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不断优化,成为职教领域重大成就之一。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现代学徒制项目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有利于产出更多实用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满足企业需求,达到多方受益。”和震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凸显
办好职业教育,最终是为了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和震认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提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邢晖说。
(新华社记者 徐 壮)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从明确职业教育定位职责,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助力“人人成才”,到服务“人人出彩”,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
定位职责更明晰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表示,十年来,党和政府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对职业教育关怀备至。
从2014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到2021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论断。十年来职教领域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均围绕此展开。”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天山说。
教育体系更完善
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计构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开展学徒制和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顺应新的职责使命,十年来,我国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谈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不可能离开职业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看来,经过十年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如今,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高职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牵引力持续增强。通过职业教育,我国正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层次结构更加完整。”邢晖举例道,“中职和专科高职教育不再是学历终结的教育,不仅可以直接衔接,还能与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贯通起来。职普融通、育训结合、学分银行等,加宽加长了学生成才之路,更好满足学生‘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创业有优势’。”
类型特色更鲜明
今年5月1日,酝酿已久的新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首次以法律形式被明确。
“明确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我国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曾天山认为,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足实用性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强调开放性特色,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深耕专业性特色,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年来,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不断优化,成为职教领域重大成就之一。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现代学徒制项目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有利于产出更多实用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满足企业需求,达到多方受益。”和震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凸显
办好职业教育,最终是为了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和震认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提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十年来,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邢晖说。
(新华社记者 徐 壮)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