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创新发展不止步 追赶超越再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文章字数:7131

     天竺山国家4A级景区  
 
    法官移民搬迁小区  
 
    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  
 
    “金鸡”产业园  
 
    高速路网  
 
    沁水公园  
 
    山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迈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铿锵步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空气清爽。70岁的退休干部朱书民闲步在滨河公园,每到一处,他都要驻足停留,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执政者的辛勤身影,也折射出城乡换容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追赶超越”“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一都四区”示范县和“五好山阳”目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十三五”既定目标,实现了“十四五”高点起步,全县上下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城乡变化显著、群众福祉倍增、社会稳定和谐的喜人局面。  
  十年来,山阳县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63.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1.75亿元,年平均增速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750元增长到2021年28027元,年平均增速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606元增长到2021年的12755元,年平均增速11.3%……  
  实处发力,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年时间,山阳县委、县政府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勇往直前的实干精神,越过了一道一道制约发展的“减速带”,综合实力稳步向前。  
  “2021年,山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2012年的2.7倍、5.3倍和2.8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大关,‘五上’企业、过亿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73家、31家、8家,助推山阳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谋划实施重点项目586个、完成投资867亿元,全市重大项目观摩评比连续5年走在前列,2020年代表商洛接受全省重大项目现场观摩。”山阳县发改局局长陈迪祥说。  
  艰辛的历程,辉煌的成就。十年来,山阳县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有四年位居优秀位次,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美丽乡村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文化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十强县等70多项荣誉称号。  
  “到2021年底,山阳县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63.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1.75亿元,年平均增速9.6%;财政总收入由2012年的3.6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5亿元,年平均增速6.8%;地方财政支出由2012年的19.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04亿元,年平均增速10%。”山阳县财政局局长陈默说。  
  创新驱动,提档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十年来,山阳县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由“一矿独大”到“多树开花”的重大转变。  
  从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到乡村振兴接续发力,山阳县筑牢了基础,增强了实力,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2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1镇2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山阳天麻”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药菌果畜”等产业迈上了有龙头企业引领、有规模基地支撑的良性发展轨道。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2家,丰源钒业、天之润等3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县域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非公经济占比连续五年全市排名第一。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建成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示范县通过验收命名,法官庙村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天竺山景区创建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山阳县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思路,通过项目支撑、投资拉动,追赶超越呈现出强劲势头。“十二五”期间,山阳县累计争取项目资金46.6亿元、用地指标9115亩,实施重点项目477个,兴建了一批稳增长、蓄势能的重大项目。建成丰源万吨氮化钒、恒瑞肠衣加工和肝素钠提取等工业项目16个,促进了工业扩量提质;实施畜牧效益倍增、核桃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园区等建设项目29个,加速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前店子、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漫川古镇等三产项目35个,助推了旅游服务业提档升级;完成县医院迁建、城区三中、县中南校区、区域敬老院等民生项目226个,增进了百姓福祉。连续三年全市重大项目现场观摩评比名列前茅。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是“十一五”的3.8倍。  
  “十三五”以来,山阳县聚焦绿色循环挖潜能、促转型,产业集群越做越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0:46.5:31.5优化到15.1:47.0:37.9,呈现出“一产稳、二产优、三产升”的良好态势。建成标准化厂房43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园、德润康中医药产业园等5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县域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经济全市领先。  
  目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50.1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2.18亿元,年平均增速19.2%;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45.2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1.49亿元,年平均增速24.9%。  
  脱贫摘帽,促进振兴,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站在陕西看商洛,生态新城,康养之都;立足商洛看山阳,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到全省争先进位县,山阳县在脱贫攻坚期间下足了“绣花功”,凝聚了“精气神”。  
  农业由弱到强,农民由穷到富,农村由差到美,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早在十年前,山阳县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聚焦“五大建设”,采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帮扶、镇村主抓、捆绑资金、整合项目、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办法,实现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覆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立体生态农业,建成“八大农产加工企业”“八大农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打响了“山地农产”品牌。农村面貌发生巨变,“三农”基础不断夯实。  
  脱贫攻坚以来,山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举全县之力、聚各方之智、下非常之功,狠抓“六个精准”“八个一批”措施落实,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2.08亿元,争取苏陕协作资金6.12亿元,12472户52785人搬离深山、进城入镇,9.6万群众通过产业就业实现增收,全县3.07万户10.67万人摆脱贫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3877元增加到10569元,1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创新推行的“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村集体经济“2+X”机制等有效做法被中央和省上媒体宣传报道,山阳建筑和返乡创业“两大品牌”入选人社部扶贫典型案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被国家发改委表彰并列入全国“十三五”时期典型案例,“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以扶贫干部李长庆为原型的电影《秦岭花开》全国公映。  
  2021年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1.0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95亿元,年平均增速5.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2.8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03亿元,年平均增速4.9%。  
  十万贫困人口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蓝图已经绘就,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谱写“五好山阳”新篇章的序幕已拉开。  
  强基固本,增进福祉,民生答卷鼓舞人心  
  公路织成网,天堑变通途。谁也没有想到,经过十年的发展,原来需要步行一天的路程,现在半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  
  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基础设施持续向好,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十二五”期间,山阳县新修改造色小、板长、黄漫、银照等公路31条410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和通达工程797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12处、解决了27.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升级农村电网349公里,新建通信基站830个、信号覆盖率达到98.3%。近五年来,水阳高速、户界二级道路、漫川过境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新修改造农村道路1910公里,被授予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十三五”期间,建成人饮工程447处,37.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吃水不用下沟去挑,电、视、讯通到家中,活了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山阳县高坝店镇芦垣沟79岁的脱贫户蔡发启老人感慨地说。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农村学校“改薄”项目57个,改扩建城区一幼、四小等学校8所,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学校15所,幼儿园入学难、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医院、中医院完成迁建运营,镇卫生院、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力度不断加大,五大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统筹融合、协调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列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滨河休闲运动长廊、育才路扩建、卜吉河治理、城区集中供热等城建项目建成投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24个镇村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6个停车场建成使用、新增停车位2800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上升到56%。创建市级以上重点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各7个,漫川文化旅游名镇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为全国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法官、漫川关被省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镇”称号。漫川大调《春之歌》赴韩演出,古典舞剧《枪魂》获“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剧目奖。县体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成为群众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新场所。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又一个五年的新起点,全县上下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勇毅向前,在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再谱新篇。

20221020081041563-76-2ff37.png

20221020081035152-37-521ad.png


全面推动党的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领航同向发力,是山阳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实践。

    近年来,山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干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要事,办好了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急事难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山阳答卷”。

    见证历史荣光,共同参与了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攻坚硬仗。十年给力发展,十年追赶超越,山阳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持续深化改革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青山似屏,绿水如带。如今的山阳县城乡,一幅盛世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阳县沿着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道路,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十年时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编制公示“权责清单”3537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9项,精简率61%,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年均增长23.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5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公务用车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全省首家县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与8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产学研基地16个,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引进湖北汉成集团、安徽鲍家花园集团、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7家,累计签约招商项目106个,招商到位资金265.2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促进了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近年来,党政机构、国有林场、财政体制等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被评为“全市深化改革先进县”。成立西安山阳商会,聘请招商大使,创新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招商,部门镇办合力招商,本土企业家以商招商,吸引了雷博光电、北京德青源、三峡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来山投资,形成了以高新区为龙头,以德润康医药产业园、移民社区工厂等为载体的投资新格局,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建成省级研发中心3家,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项、省市级18项,突破关键技术工艺29项。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市场主体达20375家、年均增长14.6%,非公经济占比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当好生态卫士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林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山阳县实施造林绿化13.5万亩、退耕还林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2.4平方公里。近五年来,完成国家重点工程营造林4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65%增加到目前的68%。2019年被省政府评为“生态建设强县”。

    山青水碧天空蓝,浮云盖顶触手及。游走在城市公园,随地可坐在台阶上歇息,用手一抹,几乎一尘不染。在乡下田间,时令蔬菜免洗即食,味道纯正鲜美。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感叹,这在过去连想也不敢想。

    十年间,山阳县环境治理下硬茬、出重拳,依法关闭高耗能企业7家,挂牌管理重点污染源企业14家,淘汰黄标车316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计划全面完成,实施陕南循环发展项目29个,建成节能技改项目46个、污染

    减排项目35个,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漫川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争取并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省市生态镇14个、生态村27个,金钱河、银花河、谢家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采取的有效措施接二连三。近五年来,山阳县聚焦突出问题严管控、强治理,生态环境越管越优。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违建和“五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完成小水电整治任务,生态优势得到持续巩固。13座小水电站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明显。

    332天空气优良天数,是全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成绩单。山阳县严格落实落细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实施污染减排项目67个、流域污染防治项目31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超过332天,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省级生态强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

    推进民主法治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阳县坚持依法履职、综合治理,持续用力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三公经费”支出累计下降17%。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927件、政协提案628件,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职能有效发挥。有力有效妥善处置了中村“8·12”突发特大自然灾害,信访维稳、司法调解、安全生产、治安防控等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来,一以贯之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持续加强。一以贯之支持县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协商民主建设持续加强。一以贯之支持法、检“两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行为持续规范……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加速了社会事业追赶超越发展、民主政治不断进步。山阳县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先后建成县中南校区、城区三中、县医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省级教育强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漫川大调《春之歌》走出国门,大型古典舞剧《枪魂》获得“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剧目奖,省市一流的“三馆”建成使用。社会管理不断加强,连续四年实现“一控四降”和“三无”县目标。四套班子团结共事、团结干事,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重大项目、城镇建设、三产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带头包抓、务实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力。山阳县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狠抓理论学习不放松,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七进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幸福山阳大家唱、广场纳凉晚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蓬勃开展,“说唱团”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有效做法全省推广,“丰阳新声”理论宣讲品牌持续叫响。先后涌现出宁启水、殷建行等一批模范人物,全县上下见贤思齐、人心思进蔚然成风,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追赶超越发展的正能量有效凝聚。

    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效能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阳县高标准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实施为民服务代办制全省推广。建立实施“初始任职看能力、后续配备凭实绩”的干部选用机制,注重在项目建设主战场、新农村建设第一线识别、锻炼、选用干部,全面催生出一支有激情、有活力、有干劲的干部队伍。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山阳县聚焦发展环境转作风、优服务,政府效能越来越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县政务服务大厅建成运行,整合政务服务进驻事项1036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划转213项,行政审批精简率达62%,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6.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绩效管理,查处了一批政府系统违纪违法干部,巩固和发展了勠力同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山阳县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创新推行“双线”督查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山阳县落实“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的惩治腐败要求,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查办案件481件,党政纪处分501人,移送司法机关26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旗猎猎,初心如磐。展望新征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奋力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加快建设“五好山阳”。

    策划:张 培

组稿:朱 超

张 宏

张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