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穿越武关河之四
小河与惠家坪
袁石军
文章字数:1394

小河远眺

惠家坪

  小河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地名,位于武关古城上游5公里处的武关河畔,为惠家坪村的一个村民小组。
  小河是个十分神奇的地方,极像一只大乌龟,龟背是一块南北走向的丘陵,南高北低,其上植被丰茂,龟脖子伸向武关河,龟的东、南、西三面被平荡荡的耕地包围,再远处被山峦环绕,一座座房屋围着“乌龟”转了大半圈,如果用无人机从空中俯拍,这只大龟正在武关河边尽情吸水。
  小河是个物产富饶的地方,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丰富,不怕天干雨涝,适合庄稼生长,家家粮食多得令周围的群众羡慕不已。
  小河的群众大部分都姓王,小伙子个个勤劳聪慧、豪爽仗义,事业做得都很大,南京、上海、西安都有小河人开的店,大老板一商务车拉不完。
  小河更是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加挚友就住在大龟的屁股上。那会儿每到周末,我们从张墹窑上面踩着列石跨过武关河,翻过秃岭子来到他家里,一住就是两天,和他的家人下地劳作,到山上打槲叶,曾亲眼见到一条比大腿还粗的蟒蛇。夏日的深夜,迷迷瞪瞪爬起来拉灯打蚊子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时隔30年,我独自跨过晃晃悠悠的钢丝桥走进小河,脚下清凌凌的武关河水哗哗流淌着,但怎么也带不走久远的回忆。
  迎面是几座老房子,家家大门紧锁,门前杂草丛生,西边半坡上还有两户人家。
  一路没遇到一个人,村民都搬到河对面的大路边居住了,那里的交通条件更好,生产生活、孩子上学也更加便利。
  转到同学家附近,没有一点房子的踪迹,下到地里仔细寻找,发现一小段残缺的石头地基,这儿就是同学曾经的老家。
  静静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思绪浮想联翩,眼前浮现出他多病的母亲佝偻着身子为我们做红薯糊汤的场景,浮现出他调皮的小妹让我背着在院子转圈圈咯咯直笑的场景,浮现出我们寒夜里围坐在堂屋火坑边拉家常的场景。日子过得好快呀,一晃30年过去了,同学已经不在人世,有些事记下又忘记了,唯有那些美好的片段、那缕浓浓的友情始终萦绕心头,永远难以释怀。
  从小河继续沿武关河北上,转过一个大弯,山势渐渐开阔起来,来到了惠家坪村。
  惠姓是我国百家姓中较为古老而稀少的姓氏,惠家先祖是明末由北京房山迁入武关的,惠姓有“hui”和“xi”两种读音,在武关读“xi”。
  最早的惠家人分布在武关河北岸,以漆树沟口为界,分为上坪和下坪,后来部分群众陆续搬到河南岸的武赵公路边,还有个别分支搬到武关街等地。
  几百年来,淙淙流淌的武关河水滋养了勤劳聪慧、果敢坚毅、通情明义的惠家儿女,男人们普遍敢闯敢干,女人们多数性情泼辣,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都干的风生水起。
  在南京城里,说起西北拉面,不少市民直流口水,其中不少面馆的老板就是惠家坪人。量多味足、诚实守信、薄利多销,靠着敏锐的头脑和良好的信誉,他们把家常饭做成了网红美食,把小摊点办成了大饭店。
  亲串亲、邻带邻,越来越多的惠家坪人到大城市发展,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活跃在餐饮领域,还涉足房地产、建筑、农产品、医药等行业,不少在外创业的惠家坪人在大城市买了房,山沟娃成了新市民。每年春节前,一车一车的惠家坪人像归雁一样奔回家乡,带来了人气、信息、购买力。春节过后,他们又纷纷奔向四面八方,开始了新的打拼生活。
  在家的惠家坪人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前几年实现整村脱贫的基础上,又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大力发展劳务、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整洁漂亮起来,村民还自发成立了表演队,每天早晚小广场上热热闹闹,精神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