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辛勤耕耘中收获幸福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1009
  临近春节,天气虽然寒冷,但街头巷尾人头攒动,年味已然十足。
  1月13日,记者来到商州区板桥镇下湾村,只见一幢幢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暖意融融,个头饱满的草莓红艳诱人,不少游客结伴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大家穿行于大棚内,兴高采烈地采摘着草莓,体验着冬日里别样的自然风光。
  草莓园丰收的喜悦背后,是创业带头人郝彦子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郝彦子曾是板桥镇下湾村的贫困户,2017年,他在村里一个叫土地庙的山沟里承包了5亩地,建起9个大棚,率先发展起了草莓产业。
  创业初期,由于资金紧张,请不起工人,搭棚、整地都是郝彦子一个人干。不懂肥料配方,他就用鸡粪、牛粪。“土”办法种植的草莓个头更大、颜色更红、味道更甜,刚一成熟,就被游客一“抢”而光。
  草莓种植成功,让这个山里原本寂静的小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依托草莓园,郝彦子脱贫了,周边的群众也跟着他干起来了。
  2019年,郝彦子将草莓基地从山沟里搬出来,在242国道旁边流转平地20多亩,新建了一批设施温室大棚。村民除了流转土地增加收入,还可以在草莓园内从事草莓的栽种、管护等工作。在草莓园务工工人有50多人,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游客多了,需求就多了。几年来,郝彦子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扩大草莓种植面积。草莓的大面积栽种不仅解决了土地长期撂荒问题,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
  “有了这园子好呀,让我一个60多岁的老婆子还能有活儿干,能挣钱。”1月13日,在草莓大棚里,63岁的王兰英一边采摘草莓,一边对记者说。
  王兰英家曾经是贫困户,自从村里有了草莓产业园,她得空就来园子里,栽苗、施肥、防虫、摘草莓,一月能赚1500元,家里日常的生活开销也有了保障。村民郭兴虎除了负责村里卫生保洁,闲余时间基本在草莓园里务工。“年纪大了就怕不中用,有这份轻省活儿,一天很充实。”郭兴虎说。
  今年已经是草莓园建成的第7个年头了。7年来,郝彦子不断更新草莓品种,经过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草莓园从最初的几个大棚,品种单一,发展到如今30多个大棚,栽种了意大利17、皇太后、早红、田砂粒、章姬等多个品种。
  据了解,下湾村的草莓甘甜可口、芳香馥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以前在城区几个超市供应鲜草莓,后来请人进行专业设计,在厂家定制了专用包装盒,可以进行网络销售,让远处的人们也能吃到商洛新鲜的草莓。”下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红运说,如今草莓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主要产业,商州区农业农村局已将下湾村列入草莓产业发展重点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