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民 族 镇 里 看 变 化
本报通讯员 马 辉 柯贤喜 辛恒卫
文章字数:1371
  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地处鄂陕两省、镇郧旬三县接合部,是全省三个少数民族镇之一,过去这里是“老少边穷”的代名词。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政策和民族政策指引下,茅坪回族镇抢抓机遇,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土房变洋楼、村庄变美景、产品变商品,民族镇的喜人变化让人惊喜连连。
  春节期间,家住茅坪社区五期搬迁点的回族群众马平彦家特别热闹,一家人难得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年饭,聊家常、话未来,共同庆祝他们搬进新家后的第五个春节。
  “以前日子过得苦,一大家子人挤在几间土坯房中,每逢刮风下雨天气,都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说起搬迁前的生活,马平彦感慨地说。如今马平彦拆掉了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不仅住房宽敞亮堂了,还在搬迁点分了小菜园子,租了小仓储房,生活既舒适又方便,这是他以前多少年都不敢想的。
  在茅坪回族镇,得益于党的搬迁好政策的远不止马平彦一家。2014年以来,该镇抢抓陕南移民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先后在全镇统一规划建立了6个集中搬迁点,实施搬迁群众1100多户,极大地改善了回汉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城镇化发展步伐,走出了一条以搬迁促发展的新路子。
  “以前这里圈厕乱搭,柴草杂物乱堆,环境脏乱差,群众意见大。现在乱搭乱建的建筑拆掉了,乱堆乱放的杂物清理了,还建设了‘口袋公园’,修缮了土屋院落,改善了村上的人居环境,留住了儿时的乡愁记忆,感觉变化太大了。”正在腰庄河村刘家院子片区拍照打卡的春节返乡青年熊贤翠感慨地说。
  刘家院子片区的发展变化只是该镇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该镇以“三拆一提升”和“五小”工程建设为抓手,巧念宣、整、督、比、奖“五字经”,围绕“六清、六治、六无”等重点,按照“拆建结合、治乱为主”思路,硬化通组入户道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补短,常态化开展“五乱”治理,全力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先后启动了茅坪、五福、腰庄河3个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干沟口、湖北关、蒿滩河等重点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同时,镇上新修硬化产业路5条、修复水毁路3条、实施古民居改造50多间,全镇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变好了,村庄变美了,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了。
  “以前卖不动,现在不够卖,年前那几天,我每天要宰3头牛,才能供上卖。”谈起春节前牛肉销售行情,一直做牛肉售卖生意的回族村民魏付添说。
  据魏付添介绍,茅坪回族镇境内北阳山牧草资源丰富,当地群众养殖的小黄牛因吃纯天然的牧草,肉质鲜嫩、品质特别好,但因商品意识不足无法变现。近几年在产业政策扶持下,镇上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改良了牛羊品种,还在加工销售上做起了文章,先后修建了茅坪牛羊交易市场、分割厂、加工厂,成立了东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经营主体,注册了牛叔叔、秦侯酱相、伊兰妹妹等牛肉制品商标,使牛肉这一优质农产品成了网上网下的热销商品,在832、抖音等平台开设店铺销售,形成了牛羊肉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年实现牛羊肉营收500万元以上。
  据了解,该镇农产品变商品远不止牛肉制品,手工粉条、塔架木耳、甘蔗酿酒、清真点心、红心鸭蛋等一批独具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经过商品化宣传包装,使土特农产品变成了特色商品。土特产畅销于线上线下平台,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农特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回汉群众不离乡、不离土,一人实现多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