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碗萝卜菜
俱新超
文章字数:1290
  记忆中,三伯常年在村头开一猪肉铺子。立冬过后,三伯就张罗着杀猪,他饲养的猪膘肥体壮。闻三伯杀猪,村里人径直往铺子赶,往往一炷香时间,猪肉就所剩无几。三伯待我们家最好,自小就供我肉吃,一通电话过后,三伯便将五花肉和大排骨送了过来。
  小村在山崖一隅,对外交通不便,一年到头,若是能吃几块肉,也惬意许久。父亲将五花肉放入地窖,我眼巴巴地望着,母亲看我实在嘴馋,就熬起了大骨头汤。柴火烧锅,大骨难熬,屋外虽冷,但柴火口直往外冒热烟,雾气充盈,虚汗自出。母亲剔几块肉给我吃,临出锅时还盛碗汤给我喝,我就劝母亲将汤留下来,日日解我嘴馋,她说:“可不许,熬上萝卜块别提有多香了。一来不糟践肉汤,二来还补身体哩。”
  从小,我就讨厌萝卜,它虽长的青白淡雅,但闻起萝卜味我就直犯恶心。母亲命父亲从地窖中取出萝卜,洗净切好焯水后,味儿便飘向四处。我躲在屋外,迟迟不敢进入,恐萝卜味伤了性命。肉汤是萝卜菜的灵魂,焯过水的青萝卜下入肉汤中,再加些木耳、粉条、煎豆腐等配菜,最后撒上葱花,一锅萝卜菜便做好了。冬来严寒,一碗烩萝卜菜就成了每家每户必备的吃食,富裕一点的人家再蒸两锅白面馒头,配以萝卜菜便是最精最妙的了。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对萝卜有了全新的了解。从《新修本草》上看到,白萝卜正式药名为“莱菔”,“莱菔”谐音“来福”,有着祈盼祥瑞的美好寓意。村里人叫萝卜“仙人骨”“小人参”。李时珍盛赞它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民间亦有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可我依旧不愿意吃萝卜菜,只偷摸着盛一些肉汤,再加些热水。
  有一年冬季所发生的事,我到今天都不能忘却。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母亲出门清扫积雪,周围的树叶、麦草全被大雪覆盖,等积雪清扫完毕,见有一人瘫睡在雪地里。母亲喊我和父亲出门一起将人抬了回来,他僵冻的身子一直发抖,母亲随即盛一碗萝卜菜给他吃,尽管嘴角发青,嘴唇发紫,他依然凭着自己仅有的力气吃完了萝卜菜。第二日,他明显与前一日不同,有了生气,临走时,一直说着感谢的话,母亲说:“萝卜养人,吃了身体能好得快些。”
  村里有股烟火气,即使冬日冷清萧瑟,人们也愿意端起饭碗走家串户坐在一起吃饭。萝卜大烩菜便是人们冬日里的高级菜。骨头熬汤,萝卜浸润,饱蘸汤汁,众菜调配,别具一格。记得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道鲜为人知的“东坡羹”。东坡羹的主料就是大白菜、大头菜、大萝卜和野荠菜。苏轼对萝卜也有着特殊的情愫,还特地赋诗曰:“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母亲用尽办法让我品尝萝卜菜,尽管萝卜味在我味蕾中挥之不去,可我尝试着吃它,渐渐地,我不再讨厌吃萝卜菜了。
  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郎,他在自家的地中,种了许多的白萝卜。外婆所做的萝卜菜与旁人不同,她会在萝卜汤中放入炸好的大肉丸子,再切些白菜、红萝卜,只放一丁点白萝卜,因此,我一直惦记着外婆所做的“大肉丸子萝卜菜”。味道会留住人的记忆,虽说外婆已离我远去,可我时常会想起她,念起她。
  如今,我已成年,辗转他乡。有一句话说:“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我想,在活跃的味蕾中,没有一碗萝卜菜,就不足以与故乡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