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授人以渔”写春秋
本报记者 李 亮
文章字数:1874
  “春季气候多变,一定要及早对养殖水体及池塘进行消毒,科学合理用药,做好春季鱼类易发疫病防控工作。”2月13日,洛南县华塬生态休闲养殖家庭农场内,李小军对负责人白红星说。
  华塬生态休闲养殖家庭农场位于四皓街道白川社区,养殖水域33亩,主要养殖白鲢、草鱼、鲤鱼、甲鱼等。农场开办以来,李小军经常会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为农场主释疑解惑。
  李小军是洛南县水产工作站站长。30多年来,他一直投身水产一线,从事渔业养殖技术推广工作。2022年,李小军荣获全国“最美渔技员”称号,这也是我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扎根基层不言苦
  1990年7月,刚毕业的李小军来到地处偏僻的洛南县卫东镇刘村的水产工作站工作。面对单位工作生活条件差,生产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等问题,怀着满腔热情的他,没有丝毫退缩,一来就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能吃苦,爱钻研。”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李小军。刚来时,他总是虚心跟老师傅学习,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渔场里的饲料加工厂房中常会出现他的身影。在粉碎机和饵料成型机的轰鸣声中,李小军挥着铁锨忙个不停,一次又一次地擦去眼镜框上的粉尘,直到晾晒好的饲料一袋袋地装好背入库房,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在鱼种和商品鱼收获季节,连夜工作是常有的事,冬日里,在寒风呼啸的鱼塘边拉网或在冰冷的鱼塘里踩网捕鱼,衣服湿了他忍着,泥巴和鱼黏液沾满了裤腿和衣袖,他也不在乎,只是一遍遍地洗干净。为了全县的渔业发展壮大,他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奔波于洛南县境内的所有鱼塘、水库,将渔业养殖新技术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上。
  2007年冬,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洛南大地,鱼塘结冰足有七寸厚。腊月二十四早上,他率先下塘破冰,刺骨的冰水挤压着水裤,裹在身上,重如千斤,脚腿早已麻木,但他依然不断地挥舞着铁镐,破冰开塘。在他的带领下,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鱼塘里的冰全部破碎了。当肥美的鱼儿起捕出网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探索创新不止步
  随着渔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李小军也在寻求适宜洛南渔业发展的新路子。
  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洛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洛南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引进中科3号、长丰鲢、虹鳟、金鳟、小龙虾等9种养殖新品种,积极推广大水面增养殖、山区冷流水养鱼等多项实用养殖技术。经过近几年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实施,灵口镇焦村、城关街道流涧社区、永丰镇刘沟村等地所实施的健康养殖推广项目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
  为了促进生态渔业发展,李小军带领技术员指导辛岳水库、鼓楼河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藻、以渔控草、以渔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为了推动休闲渔业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培育出洛南溪淼垂钓餐饮型、泓盛观光美食型、抚龙湖休闲垂钓型等示范典型,发展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家,推动休闲渔业有序发展。同时,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培育了以洛南泓盛为代表的产加销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延伸渔业发展产业链,增加渔业附加值。为了助推渔业扶贫,他精心指导渔业企业扶持贫困户181户435人,每年为贫困户分红500元,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民服务解民忧
  但凡群众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李小军都会耐心解答,需要时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当地水产养殖户把他当作“守护神”,守护着他们的产业和收入。
  2017年,泓盛冷水鱼产业示范园养殖的鲟鱼发病了,每天都有十几条鱼体表出血死亡,涉及10多个水塘2000公斤鱼。接到企业负责人的电话,李小军第一时间到池塘查看,由于没有病害检测设备,仅靠外检不能准确诊断的情况下,他及时联系省水产研究所和省水产工作总站,与企业负责人一起把病鱼送到省水产研究所,请专家进行诊断。另外,又请来专家对鱼进行现场解剖并镜检,找出了病因,给企业开出鱼病治疗处方。用药一个礼拜后,鱼病得到控制,生产恢复正常,挽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刻苦钻研的精神、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李小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先后6次被评为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首届“陕西渔业科技人员贡献奖”。他撰写的《关于渔业行政执法的思考》一文获农业农村部渔业局举办的执法征文活动优秀奖,《鳖鱼池塘仿野生健康养殖技术》和《鳙鱼水库网箱生态养殖技术》分获第四届、第五届“渔经杯”《中国水产》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此外,他还在《中国水产》《科学养鱼》《科学种养》《渔业致富指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积极推广渔业技术。
  “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这是李小军对工作和人生的态度。几十年来,他把对事业的情、岗位的爱融入工作中,以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勤勉奉献的敬业精神彰显了新时期渔业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