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探访茶奶奶
姚家明
文章字数:1552

  “茶奶奶”张淑珍可能也没有想到,在她八十六岁高龄时还能迎来人生的又一次辉煌,继“三秦楷模”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一殊荣,让她的名字在三秦大地更为响亮。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不禁回想起了十年前对她的一次探访。当时《金丝峡》杂志即将创刊,我想在创刊号上刊登一篇有影响的人物特写,写谁呢?我首先想到了商南茶叶站站长张淑珍,可是当时我和她还没有过深的交往。正在为难之际,我的一个朋友——青年雕塑家程建平有事找她,我们便相约着一起走进商南茶叶联营公司。
  张站长的办公室异常整洁幽雅,办公桌旁放置了两个大书柜,书柜里装满了书,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置了一套茶具。
  “坐呀,我给你们泡茶。”张站长用商南腔招呼我们。
  我和建平在沙发上坐下。张站长拿出一小包茶叶,装了一紫砂壶水,放在电热炉上加热。
  建平几年前曾为茶叶站演艺厅塑过茶圣陆羽像,张站长和他很熟,话题便从陆羽说起。张站长说她想在茶业站门口塑一个更大的陆羽像。接着从书柜里取出一本书交给建平,是长篇传记小说《陆羽大传》,接着又找了一本薄一些的小书。“你回去把这两本书好好看一看,把握一下人物形象。”张站长对建平说。
  这时水已烧开。张站长把茶叶放好,便开始给我们沏茶。只见她将三个小茶碗用水洗净后,然后将茶一一斟上。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张站长和蔼地说。
  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香沁人心脾。
  张站长告诉我们,陆羽一生酷爱茶,他用毕生精力创作了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建平补充说,陆羽为了研究茶,跑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走访茶农,还与诗人李白、张志和,以及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有很深的交情。我喝着茶,听他们聊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惬意。
  话题转移到商南茶上。张站长如数家珍,她说商南茶现在已遍及各个乡镇,但最好的茶却在凤凰寨和龙王尖,而茶的好坏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海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的地方,茶叶越好。
  “要泡出好茶,必须要有好水。”张站长说。接着她又向我们介绍了商南哪些地方水质好,哪些地方的水钙质太多……这些都是她长期观察、仔细研究的结果。难怪她一生取得了那么了不起的业绩,这与她平时的处处留心、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是分不开的。
  加了几道水之后,茶味渐渐淡了。张站长将茶叶换了,重新烧了一壶水,水开之后,她把水倒进茶器里,再让我们喝。我喝了之后,感觉味儿更好了。
  张站长带着考问的语气说:“你们尝尝,这次茶味和刚才那一壶的茶味有什么不同?”
  我说:“味儿更浓一些。”
  张站长说:“这是头一道,肯定浓一些。”
  建平问:“两壶水是不是不一样?”
  张站长说:“刚才那一壶水是自来水,这一壶是纯净水。自来水里面有其他矿物质,泡出来的茶口感要粗糙一些,纯净水泡出的茶要光滑爽润一些。”
  我听了,再品一口,果真如此。
  接着,张站长告诉我们,由于地理位置、土壤性质的差异,商南各地的茶性也有所不同,水质不同,泡出来的茶味儿也不一样。她说她现在一年四季很难有闲下来的时候,但一直想启动一项工程,组织一班人马,化验商南各地的水质,选择最适合商南茶的水质,并详细分析商南茶的特性、优劣,形成一套完整的商南茶理论体系。
  听到这话,我暗暗惊讶,商南茶产业已形成这么大的规模,原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让人高兴的是,张站长已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张站长说:“这项工程工作量非常大,必须要有几个有耐心的专业的人士才行。”
  我和建平自告奋勇地愿意为这项工程献微薄之力。
  张站长高兴地笑了。
  不知不觉天已快黑,我们起身告辞。
  时间过去那么多年了,我脑海中依然清晰地记着那次见面的全过程。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如今仍不忘初心,为商南茶的发展壮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位倾注一生精力,使商南茶从无到形成富民产业的伟大女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干出了一番造福百姓的大事业。从她的身上,我们要学习的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