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洛南夜塬遗址入选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文章字数:838
  本报讯 (记者 李少虎)3月12日,省考古学会评选出了“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我市洛南夜塬遗址考古项目入选。
  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处在南洛河与其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的第二级阶地部位,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距离洛南县城中心约4000米。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商洛市博物馆、洛南县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近水向阳、堆积最厚、出露遗物最丰富岗地东南部。发掘证实,遗址地层堆积厚达24米,可划分为36层:第1—4层为表土和近现代堆积,第5—35层为旧石器时代堆积,最底部的第36层为含石制品的河流相洪积-砂砾石层。
  发掘总计出土石制品1.2万多件,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修理的工具、断块和碎屑。夜塬遗址确认了洛南盆地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史,将洛南盆地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至少延伸了30万年,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夜塬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部位的地层堆积物,获得了盆地内深度最大、序列最完整的地层剖面,对于建立洛南盆地的标准地层剖面、构建旧石器遗址年代序列、研究不同时期古人类活动强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夜塬遗址出土遗物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且在不同时期地层中均有发现,初步构建起了洛南盆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发展脉络。洛南盆地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秦岭南麓的汉中盆地、秦岭北麓的蓝田地区在宏观上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并以阿舍利技术更加流行为显著特色,因此夜塬遗址的发掘对于洛南盆地和整个秦岭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夜塬遗址再次发现有层位关系清晰、种类和数量较多的阿舍利类型石器组合,进一步确认了该类器物在洛南盆地及秦岭地区的流行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初步证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与阿舍利技术更可能为不同时期人群所掌握的石器技术,反映了中更新世晚期一次重要的人群迁徙扩散和文化交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