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你来不了,我去”
本报通讯员 张 晓 记者 李小龙
文章字数:1038
  “小涵,老师来啦!”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房间拐角处传来,穿着红衣服的小男孩笑着、挥着手从家里跑出来,看到老师却又害羞地背过身,藏在妈妈身后,露出小脑袋偷看前来送教的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会主席董海莲和教师薛丹江、孟小娟。
  “董老师、薛老师、孟老师,快进屋里坐,太麻烦你们了。我和娃早就盼望你们再来呢!”
  3月29日,伴着春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小组来到商州区杨峪河镇房湾村的小涵家和北宽坪镇郭湾村的小凡家里进行送教。
  “要多跟娃说话,他能听懂,要让他慢慢表达出来。你不要急,不要凶他,耐心点。你看,笑着和他说,他更容易理解你说的。”
  “趁着春暖花开,要多带娃出门转转,活动活动筋骨,增强体质。在路边转的时候,娃视力不好,多操些心,注意安全……”董海莲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耐心和家长沟通,问询学生家庭成员构成和经济收入状况,了解孩子及家人近期生活及身心状况,叮嘱家长多关注孩子健康,要讲究卫生,勤换洗衣物,如果感到不舒服及时就医……同时,她还给家长分享了亲子相处方法。
  薛丹江为学生带来了一节美工课《描画涂色》。他精心准备了彩笔、贴纸等,指导学生认识颜色,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鞋子、袜子图案涂色。
  根据小涵和小凡的实际情况,薛丹江分层设置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协作,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跃然纸上,学生在涂、染、粘、贴的过程中创新图案,体味创作的快乐和成就。阳光下,微风中,他们看着自己动手完成的画作,小脸上绽放着如春花般灿烂的微笑。
  孟小娟老师带来的是生活适应课《穿鞋》。她以愉快的律动音乐缓缓引出教学内容,伴着欢快的音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带着学生不断尝试练习,试着辨别鞋子的左右,学习不同鞋子的穿法。
  “太感谢老师们了,你们经常来家里看娃,给娃上课,娃可喜欢了!”小凡的妈妈高兴地说。
  为了这一个承诺,为了这一份热情,为了这一张笑脸,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往返在送教路上已五年有余。
  “你来不了,我去!”目前,全市已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机制,让全市2186名残疾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教育。其中送教上门学生322名、随班就读学生1477名。市、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普通学校为确保送教效果,在制定《送教上门方案》、成立送教小组、实施个别化课表和送教计划的基础上,落实“一人一案”,坚持每月送教2次,每次2个课时,并定期回访,使受教学生平均每月都能享受到4个课时的教育及康复服务。同时,还定期开展送营养餐上门和家访活动,促进学生认知、运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能力提高,让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公平又温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