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走 元 科
袁石军
文章字数:1313

 山里人家

模糊台
  趁着春暖花开,走进商州区板桥镇元科沟,既是去踏春,也是去探秘。
  元科沟位于商州区北部,毗邻洛南县,原来是板桥镇的行政村,现在并到了魏李村。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向东跨过板桥河,转过一个弯,地势忽然开阔起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白墙灰瓦,美观漂亮,不时遇见乡民们在地里劳作。
  在老村委会旁边的分叉口,沿着玉带般的水泥路走进大山深处,路边溪流潺潺,香椿树吐出嫩嫩的新芽,满树桃花艳红似火,小蒜韭菜一抓就是一大把。四周鸟鸣啾啾,春花烂漫,身心跟着陶醉起来。
  一簇农舍静卧山脚,门前麦苗绿油油的,但最多的是桑树,树身有胳膊粗,顶端枝条被修剪过,等待嫩枝新发。一只牛犊、三只白鹅在悠闲地晒太阳。
  水泥路到头了,沿地坎边的小路继续前进,走进一片无人区,两边山坡上树木茂盛,白云在天边缓缓飘荡,空气清新无比。走到山谷深处,突然出现一户人家,墙面雪白,院子整洁,女主人闻声迎了出来。
  女主人今年58岁,十分健谈。她说这里属于魏李村11组,她家原来住在房后半山的模糊台上,18年前搬到沟底,在这里盖起了5间大瓦房。她有3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有工作,在商州城里也买了房;二儿子在西安打工,在妻子的娘家咸阳买了房,目前她轮流着到城里带孩子。当初多盖些房子,是考虑到儿子多,孩子们逢年过节回来了,都有个地方住。
  她说,那时将房子盖到沟底,条件是好了些,但出沟却没有大路,盖房的材料都是肩挑背扛运回来的,不知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儿子结婚前,媳妇娘家人顺沟底跋涉到这里认门,看到这么苦焦的生活条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连饭都不想吃一口。经过两口子多年的不懈修建,儿子现在能将摩托车骑到大门口了。
  她高兴地告诉我们,目前地里主要种的是中药材,也栽了不少桑树,每年养蚕能挣2万多元,这是二三十年前有个叫朱伯勋的退休教师回乡动员村民发展起来的,不过老人现在已经过世了。
  女主人打开蚕室,一张张蚕床摞得与屋顶相接,两边墙上修有火道。她微笑地说,只要能吃苦、肯下茬,再苦焦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
  告别女主人,爬上模糊台,山坡上坐落着3户人家,梯田里种植着苍术,嫩绿的药苗向着阳光舒展着腰肢。山的北边是洛南县四皓街办连河村,挖掘机刚从南边半坡上修过来一条土路,路基还留有挖掘机履带压过的痕迹,一位老人正佝偻着身子平整路面。他说自己目前和二儿子住在模糊台上,这条路修通后,二儿子的三轮车就能开到家门口了。
  化迷台坐落在一处山垭间,南边沟底的水泥路也通了上来,一群人正在盖房打地基,几辆轿车停在场边,孩子们在欢快地嬉闹。沿水泥路而下,一栋栋屋舍分散在沿河两岸,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连翘花将村庄装扮得分外妖娆,羊奶奶也结出了繁密的果实。山村在渐渐变美,水泥路通到了沟沟峁峁,沿途有多家盖房的场景,许多人有了回乡创业的打算。一块地里铺着成行的地膜,走近看种的是苍术。据了解,这是有人流转当地群众的土地大规模栽种的。
  走了一路,我始终有个疑问,刚才走过的地方为什么叫化迷台、模糊台?有什么典故吗?问了多位村民,都摇摇头说搞不清。
  随着老一辈村民的相继离开,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人文历史渐渐尘封在岁月的长河中,亟需我们去挖掘、保护,真不希望像化迷台、模糊台那样,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