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心念一叶茶
姚元周
文章字数:1699
  年过半百,久居山野,无其他嗜好,却痴迷山野。深知本是俗人,生于山林,才疏学浅,却也洁身自好,自得闲趣。不知从何时起,心心念念痴恋于山中野茶,那纯洁稚嫩、启蒙知性的原始;那翩翩缭绕、青绿优雅的身姿;那恍然隔世、清香出尘的滋味;那缥缈若仙、超凡脱俗的灵性,总让人魂牵梦绕、爱不离心。喜欢它的颜色、它的神态、它的优雅,更痴迷它那种清爽、高洁和超凡脱俗的滋味。
  也许是出生于山里的缘故吧,自幼受父母嗜茶的影响,就自觉不自觉地和山茶有了不解之缘。每到三月,春风乍起,野草吐绿,斜风细雨,暖风和煦,一汪春水潺潺东流,条条细柳绵绵低垂。最是那南山连绵起伏一凸一凹沉默了许久的茶山,经过了一冬的酝酿,吸吮了秦岭的汁水,凝聚了日月的芳华,饱蕴了山水的灵气,沉淀了自然的安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它如从云雾中走来的仙子翩翩而至,树丛中簇簇嫩芽如雨后春笋,枝丫间点点新绿似竞相吐芬。
  春分过后,几场春雨,一缕和风,沉寂了一冬的山峦,似乎是懵懂中睡醒。日光渐渐地暖了起来,山峦中云雨更替,日晒夜露,片片茶尖悄然而生,枝枝嫩芽亭亭玉立。到了明前,枝丫间冒出的尖角,绿光闪闪,清嫩可人,如山中有女初长成。三五成群十八九岁的女子,早上六七点上山,冒着晨雾,沐着早阳,接着天露,伸出纤纤玉手,小心翼翼地把一叶叶嫩芽从枝尖上采摘下来,一片一片,一小捧,一小笼,汇聚在一块,经过采青、杀青、揉捻、烘炒等一系列精心制作,一小包一小包的春茶就这样“出阁”了。
  沏茶是有讲究的。茶要上好的春茶,一只紫砂壶,最好是要有一只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水要纯净水,最好的莫过于一壶刚打上来冰冷清澈的上好山泉。然后拿来备好的茶品,山泉水用火催开慢煮,水温不要太高,八九十度即可,拿来干净透明的玻璃杯,放上一小撮绿茶,加上约四分之一的温水,轻轻摇荡,洗去残留茶中的尘土。倒掉洗茶水,盛上半杯沸水,只见一缕缕青翠如薄翼的雾芽,如刚刚初醒的少女,伸开双手,跳起双腿,优雅而婆娑地在杯中翻卷、伸展、蹦跳,约莫泡上三五分钟,再用八九十度的沸水将杯子添满,一杯翠绿香醇的高山绿茶就这样沏成了。汤汁青绿如翠,叶芽翩翩而立,若云若雾,一股淡淡的清香满屋子弥漫开来。那是浸润了大自然一冬灵气和精华的汤汁,那是凝聚了山川和岁月、阳光和雨露、风土和人情、和风和细雨于一体的人间圣水。轻轻地漫不经心地细呷一口,神清气爽,沁人心脾,醇香其里,陶醉其中的滋味只有品茶人知晓,真是妙不可言、茶不醉人人自醉了。
  茶叶的品质也是有讲究的。北方的茶和南方的茶不同,南方茶芬芳清爽,北方茶醇香浓厚。土质、风水、气候、品种不同,茶叶的滋味也不尽相同,所以北方的茶有北方的味道,南方的茶有南方的神韵,各有滋味。要说绿茶,按照采茶的时间,上等的茶大体可分为明前明后茶,按照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大体可分为明前雾芽、毛尖,碧螺春次之,过了谷雨,天气渐热,茶叶肥大,基本就是大叶茶了。但论沏出来的味道,则是各有各的妙处和风味。要论其清新和香味,明前茶最是清香,乃茶中极品,在如碧草般淡黄的汤汁间散溢着慑人心扉的茶香,有一股来自春天大自然纯真的异香,沁人心脾。一杯上好的明前茶,让人有一种尝到天下第一味的清新感,使人心旷神怡,但对茶瘾十足的人来说,缺憾是最不耐泡,最多只能加上两道水,喝上一两杯,茶就寡淡无味了。要论起绵长醇香和敦厚,最是一壶碧螺春,沏开后汤汁碧翠醇厚,香味浓郁软绵,自带自然和地域芳菲,入口清冽甘甜,回味无穷。大叶片茶的采摘与制作和其他茶的工艺相似,可制作多种品茗,只是叶片较大,茶质较老。但大叶片茶香味醇厚老辣,苦涩中带着甘甜,醇厚中带着浓郁,经久耐泡。漫漫时光,只在一壶茶水中,其中的甘甜苦涩,香醇淡寡,喜怒哀乐,品不完、道不尽,都在一壶茶中。
  驻一方山水,品一壶好茶,遇一方知音,得一枚真趣,醒一方灵味。可见茶真是一个讲灵性的东西,可以品味,可以静心,可以会友,可遇知音,可以听书,可以赏月,可以解困,可去凡尘。无怪乎宋代大词人苏东坡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又到春茶飘香时,何不一起喝茶去!人间四月,柳绿桃红,春风微绽,茶蕊初开,漫山碧翠,相约三两好友,踏青涉水,品山间珍肴,共人间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