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学院发挥智库功能融入地方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王天彤
文章字数:1625
  近年来,商洛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和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牢“引培并举”理念,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学校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为“一流学院”建设和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为实现人才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商洛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党委领导下的教师工作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领导,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同时,坚持每年专题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必须通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党委审定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为学校人才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商洛学院实施“引培并举”的人才建设措施。据悉,学校现有教职工85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71人,占比达78.4%,其中博士17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86人,有二、三级教授6人。聘请中国科学院赵鹏大院士、中国工程院张生勇院士为“双聘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烺为顾问教授。柔性引进客座教授12人,聘任132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2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青年科技新星”等各类人才项目,16人荣获国家级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29人荣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
  政策与服务同向发力,营造爱才留才的“生态圈”。学校针对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优化人事制度,激励人才发展潜力。学校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才引进政策、职称评审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快制度建设,为人才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发展平台。工作上,积极搭建业务能力提升平台,对引进博士和取得博士学位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在未取得副教授职称前按副教授三级岗位进行聘用;生活上,给予安家费、学位津贴,配备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办公服务设施,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
  人才服务地方,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近年来,商洛学院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扎实开展服务商洛行动计划。通过组建博士服务团、实施“双百工程”、开展“根植地方行动计划”“社科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高雅艺术进基层”“公益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为地方企业送技术、送培训、送服务。今年,商洛学院又出台了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不断推动学院服务地方工作落实落细。广大教师围绕商洛市脱贫攻坚、移民区规划等地方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承担科研项目370多项,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近百篇高质量研究咨询报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地方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作出了应有贡献。
  目前,通过引进和培育同步推进,学校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学校人才奖励激励机制的引导带动下,广大教师立足岗位、积极作为,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先后获国家级新工科教学改革项目1项、新农科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50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1项、市厅级各类科技奖励250项。连续三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获奖级别及数量居我省同类院校前列。
  下一步,商洛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人才工作各项重点任务,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聚才平台,汇集优秀人才,激发人才活力,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为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挥人才优势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