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振兴:为农民群众幸福加码
本报通讯员 张 宏
文章字数:1488
  “每月有3500元稳定收入,做梦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情。6年多时间,都挣了20多万元工资,日子越过越滋润!”6月10日,在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里,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五组村民李青锁打开了话匣子。
  李青锁的生活变迁,得益于商州区食用菌产业的扩张。
  今年63岁的李青锁,曾经任村干部10多年,因换届选举年龄原因,退出村干部岗位。2017年,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在杨斜镇月亮湾村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后,他就被公司聘为生产厂长,负责香菇制袋、点种、养菌、栽培、采收等日常管理。
  据介绍,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陕南食用菌全产业链,以木耳、平菇、香菇产业为主线,年种植规模150万袋。公司建成了食用菌自动化装袋、温室养菌和香菇的冷藏、加工、包装等项目,各项配套设施已完善,运行正常,生产初具规模,经营管理技术基本成熟,产品远销西安、郑州和银川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我们公司秉承‘发展产业、联农带农’的宗旨,带动黄柏岔村、月亮湾村、秦华村和海棠岔村429户脱贫户,年分红86.87万元,户均年分红2000元。”陕西千牛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王锋说,“公司流转土地200亩,为当地126名脱贫劳动力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年支付劳务工资97.75万元,人均务工年收入7700元。”
  发展现代农业,杨斜镇走出了一步“先手棋”。早在2015年,商洛市盛泽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食用菌产业为主线,流转土地120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大棚150多个,利用废菌棒循环利用技术,建立集食用菌大棚、移动果园、立体蔬菜种植的果、蔬、菌循环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并成功创建了“商洛蓝”品牌。
  在该基地,一条绿色篱笆通道两旁,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杏树、樱桃树、苹果树相间栽植。刚采收完羊肚菌的大棚里,工人正在为倒茬的设施蔬菜除草施肥,黄瓜、西红柿、莲花白、圣女果等时令蔬菜枝繁叶茂……
  人闲地不闲,产业轮番转。盛泽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长张亚莉说:“今年示范园生产香菇50万袋、羊肚菌30万袋、木耳10万袋、灵芝8000袋。种植苹果、樱桃、葡萄、冬枣、杏子等移动果树3万株,种植有机蔬菜50亩。”
  不只是杨斜镇食用菌独树一帜,商州区牧护关镇的食用菌已经发展成为全镇主导产业。目前,西沟、香铺、秦茂、秦关、秦岭、秦政6个村已发展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200亩。食用菌园区培育经营主体20家,带动种植户70多家发展产业,吸引浙江、河南等16家外地客商投资发展。
  产业振兴,为农民幸福加码,群众除了流转土地外,还能通过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赚钱。
  “我们家门口就有工厂,务工照顾老人和孩子很方便,一天还能挣100多元呢。”在商州区恒兴圆农业能源科技公司食用菌基地封装车间,牧护关镇秦岭村三组村民陈媛媛高兴地说。
  在牧护关镇香铺村,只见一河两岸的田块里,钢构大棚鳞次栉比,村民们忙活着打孔点种、菌袋上架、喷水加湿,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牧护关镇党委书记郭利军说:“灾后重建以来,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新建的大棚,采取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企业和合作社租赁经营、农户承包经营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根基,力促村集体经济积累更加殷实,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商州区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培育品种日益丰富。全区食用菌种类由最初的香菇、平菇,扩展到如今的木耳、杏鲍菇、白玉菇、绣球菌、真姬菇、茶树菇、竹笋菇等10多个种类。
  “目前,商州区共发展食用菌1亿多袋,年产值10亿元,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群众收益成倍增长。为了减少食用菌废旧菌袋对环境的污染,我区已在大荆镇、北宽坪镇、腰市镇新建了4家废旧菌袋回收加工企业,利用废旧菌袋生产有机肥,实现了变废为宝。”商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