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干群同心 振兴乡村
本报记者 王孝竹
文章字数:1925

村民科管五味子

 卢王记喂飞鼠

李安民捡鸡蛋
  近年来,商州区闫村镇坚持农业产业优先发展,积极发动干部帮助村民制定产业规划,大力支持和引导村民学技术、搞产业、增收入,形成了干群合力兴产业的良好氛围。
  荒地种出“钱串子”
  而立之年的张超是闫村镇南宽坪村人,在西安从事食品销售工作。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闫村镇组织的农民培训班,并在周边村考察能够改变荒地的种植种类。
  南宽坪村的天然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让张超决定种植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既能入药,也是一种很受市场欢迎的保健水果。2021年,张超与村里另外两人合伙筹备资金100万元,准备流转土地种植五味子。
  张超看好的地是村里的一些坡地,杂草丛生,还不连片,土地表层的石块还很多,不适合大面积农作物种植。“我已经考察学习了很多次,五味子适应性强,只要有水源,即使在很小的土窝里也能生长出来。”7月11日,张超说。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张超很快办好了土地租赁手续。2022年4月,张超从太白县购回5万株五味子幼苗,雇佣村民打窝种植,在行间打桩搭架。
  种植五味子,日常管理很重要。五味子喜水,也怕涝。张超种植五味子的这片坡地不易积水,只需在为五味子搭架的时候连接浇灌水管,并在高处装备储水设施即可。为了打通销售渠道,今年6月,张超前往西安继续从事食品销售工作,村干部刘志平便揽下了管理五味子种植基地的活儿。
  “种好五味子,地里的活就简单一些,主要就是浇水、除草、施肥。村干部也帮着我们一同管理,有相关的培训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参加。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种植五味子,形成我们村的特色产业。”张超说。
  养殖飞鼠增收入
  闫村镇华良沟村的卢王记与李张记既是邻居也是表兄弟,两家的门前都种植着一大片的柏树,专门用来养殖飞鼠。
  飞鼠学名鼯鼠,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经济鼠类之一,其粪便中医称为五灵脂。得知飞鼠的价值后,卢王记便买了十来只养得试试。这一试,让他看到了养殖飞鼠的前景。
  “养飞鼠不费事,每天清扫房间,看到哪个笼子里的柏树枝被啃得差不多了就给换换。”7月11日,卢王记说。如今,卢王记家里已经养了200多只飞鼠,每月能收集35公斤左右的五灵脂。
  看到哥哥卢王记养飞鼠收益不错,李张记也跟着买了50多只飞鼠,经过多年自繁自养,目前已发展到150多只飞鼠。
  飞鼠主要以柏树新鲜的细枝和叶子为食,华良沟村一带的柏树并不多,卢王记与李张记两人常常搭伴儿去5公里外的山上采摘柏树枝。后来,村党支部书记任永红建议他们在自家地里栽植柏树,以备不时之需。几年下来,两家门前共栽植了5亩柏树,能够满足飞鼠的长期食量。
  “幸好听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建议,疫情期间都是用家门口的柏树枝喂飞鼠。冬季下雪不方便出门的时候,也都是靠家门口这些柏树应急。”卢王记说。
  种植柏树既能增加植被,也为飞鼠提供了口粮。卢王记与李张记一直坚持在空地上种植柏树,小一些的只有小拇指粗,大一些的柏树直径有10公分左右。
  卢王记说:“飞鼠带来的收入挺稳定,饲养成本小。今年五灵脂每公斤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从4月份开始,每公斤能卖80块钱。”
  干部帮忙兴产业
  时值仲夏,满山披绿。7月11日,在闫村镇上官村村口不远处的一间鸡舍里,村民李安民熟练地把鸡蛋一一放入托盘。正是产蛋期,李安民一得空就赶紧拿着托盘捡鸡蛋,一天能捡350公斤左右的鸡蛋。
  2016年之前,李安民在外跑货运,一年收入颇丰。当年底,他带着妻儿回家过年,在与村党支部书记王生宝闲聊间,听到了许多回乡创业的成功事例,也了解了一些支持创业政策,便萌生了回村发展的想法。
  说干就干。李安民回乡创业的决定得到家人的理解,也得到了镇村干部的支持。为了积累创业经验,李安民就去亲戚那儿学习蛋鸡养殖,王生宝帮他及时协调流转土地事宜。
  李安民说:“土地流转那会儿,村干部把相关的村里人叫来一起协商,尽可能让双方都满意。申请办场手续时,我填了表,把资料交给镇上,不久证就直接送到家里了。”
  手续办完,李安民就着手平整场地,王生宝则帮其规划功能区域。
  建好了鸡舍,李安民很快拉回了第一批鸡苗,在育雏室养了四个月后开始产蛋。然而,第一批蛋鸡的产蛋率并不高,这让李安民犯了难。
  村干部知道后,就跑来与李安民一同查找原因、商讨对策,最终发现鸡舍笼子间隙过近、防疫不及时,是影响产蛋率的直接原因。李安民果断重新设置鸡笼,撤掉一条空笼,加装风机,新购自动控温设备。后来,李安民家的蛋鸡产量一直保持稳定。
  为了减少饲养成本,从2020年起,李安民不再购买雏鸡,改为购买青年鸡。青年鸡60天左右就能产蛋,成活率高,产蛋量也十分稳定。
  看到李安民养殖蛋鸡收入可观,村里其他村民也开始投资修建鸡场。
  “镇村干部和包扶干部都很热心,时常到鸡场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上其他人一起搞养殖,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李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