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多点支撑 多元发展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卢青义
文章字数:1374
  今年以来,商南县过风楼镇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主线,以“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为抓手,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钒”荣发展夯基础
  今年以来,过风楼镇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和“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惠企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厚植镇域经济繁荣发展基础。
  该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原则,围绕福盛、华源两家矿企打造过风楼钒科技产业园。目前,辖区内钒矿企业年均纳税约65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100多人务工,人均月增收5000多元。
  “桃”李满园稳增收
  “我们村水杂果产业园里的杏子熟了,不同程度的脆爽、绵沙口感应有尽有,最近有时间了赶紧来采摘啊!”日前,过风楼镇小栗园村干部秦才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消息,邀请他们来村里体验采摘乐趣。
  近年来,小栗园村水杂果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将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产业园一期主要种植蔬菜11棚、蜜枣20亩、冬桃10亩;二期种植李梅、黄金蜜桃、冬晶脆蜜枣等,其中杏子30亩、黄金蜜桃60亩、大樱桃20亩。
  过风楼镇依托陕果集团等龙头企业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大力推行“一地五金”增收机制,全面盘活农村撂荒地、闲散地,积极育主体、扩基地、延链条、兴产业,持续扩大猕猴桃及水杂果种植规模。目前,全镇累计发展猕猴桃基地2200亩、水杂果1500亩,带动380户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鱼”水情深拓富路
  “我们这里的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做成清蒸鲈鱼、烤鲈鱼、番茄鲈鱼汤等,深受群众喜爱。”过风楼镇千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叶大奎说。
  千家坪村冷水鱼养殖基地的鲈鱼长势喜人,随着工作人员将一勺勺鱼饲料撒出,鱼塘中的鲈鱼竞相跃出水面抢吃鱼食。近年来,该村以“鱼”为主题,打造集“吃、购、娱”为一体的渔村,延伸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30亩,配套修建产业路2公里、水渠1.5公里,投放鲈鱼1万尾、鲟鱼5万尾、三文鱼1万尾、螺鲤鱼2万尾。
  过风楼镇依托莲花湖风景区和水沟片区水资源优势,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土地流转、配股分红、劳务带动”三种带富方式,在八里坡、水沟、千家坪等村着力打造耀岭河流域生态养殖产业园,大力发展冷水鱼适度规模养殖,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新渠道,目前全镇冷水鱼养殖总规模约120万尾、小龙虾22万尾。
  “畜”势待发促振兴
  位于过风楼镇徐家店社区的商南县岭南坡肉驴放养场和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商南县钰霖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徐家店社区联合经营,占地20亩,集养殖、繁育技术指导与活驴销售于一体,现存栏100多头,社区集体经济入股100万元、占股20%,每年分红5万元,分红5年,同时流转土地80亩进行青草种植,预计带动脱贫群众45户141人参与务工,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过风楼镇坚持集群化发展、整流域推进思路,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柳树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依托丹江流域交通便利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助力联农益农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镇累计养殖生猪3000头、肉牛200头、肉驴500头,建成小毛驴亲子研学基地,建设驴主题特色餐饮、驴文化体验园、儿童户外拓展体验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