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小“黄金叶”群众“黄金业”
本报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江荣霞
文章字数:1657
  初秋时节,走进镇安县米粮镇丰河、光明、联盟等村的烤烟种植基地,碧绿的烟叶随风摇曳,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里,处处是采摘、运输、压杆、烘烤的忙碌身影。近年来,米粮镇抢抓烟叶结构调整机遇,全力推动“万亩烤烟示范镇”建设,采取“党支部主导+支委领办+党员示范+大户带动”的方式发展烤烟产业,将小小“黄金叶”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业”。
  支部主导 播下“黄金种”
  “过去村上产业薄弱,在外面打工的村民回来也没事做,看着周边村子都有了支柱产业,我们村干部脸上没光彩。但这几年党支部主导发展烤烟产业,积极引导群众拓荒开地,扭转了局面。”联盟村党支部书记张坡介绍,2022年,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联盟村流转土地1028亩,修建烟叶专用育种基地,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为烟农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联盟村已成为全镇的千亩烤烟示范村。
  为提高烟叶品质,村上还定期召开专题技术培训会、开设“田间课堂”,将最新的烤烟技术传授给烟农,并邀请专业技术员从烟地流转到田间管理,再到烘烤交售等全流程、手把手地指导。
  “我们以前用柴火或煤炭烘烤烟叶,色泽不好,今年村上推广了生物质燃料,我们试了几炉后效果好得很,现在大多数都用上生物质燃料了。这种燃料既节约成本又环保,燃烧率高,烤的烟叶色泽漂亮。”8月19日,正在自家院里烘烤烟叶的联盟村一组村民卢正平说。
  支委领办 栽下“黄金苗”
  光明村为发展烤烟产业,率先推行“反租倒包”模式,明确一名党支部委员专职分管烤烟产业,负责将农户闲置土地返租回来,集中改造提升、统一规划布局,再承包给种植大户,通过“闭环式”流转方式,让“荒产”变“丰产”。村上还统一修建了7个烤烟烘烤炉,以最低的价格返租给有烘烤需要的烟农,进一步解决集中烘烤期间烟炉“满档”问题。同时,支委领办组建劳务互助组,解决群众烤烟生产阶段性用工难问题。有了专人负责领办烤烟产业后,光明村的烤烟产业实现了从零散性到规模性的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从0到20万元的飞跃。
  “我们的党支部委员责任心强、懂技术,从烤烟育苗、土地流转、大田移栽,到后期管理、采摘烘烤、储藏售卖,全程跟踪服务保障,明确产业领办人,支委之间进行评优罚劣,产业成效就自然出来了。”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年有乐呵呵地说。
  党员带头 孕育“黄金叶”
  “几天后,我这地里的绿烟叶就会变成一片片金黄的‘黄金叶’。”在田地里采收烟叶的西河村老党员马庆荣,扬起衣袖擦了擦满脸汗水,看着一地的烟叶即将变成一沓沓“红票子”,脸上笑开了花。他说:“种烟10多年,年年都赚钱,烟叶产业真是咱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马庆荣是一名老党员,有着10多年的种烟经验。今年,他又带头发展了40亩烤烟,靠着种植烤烟闯出了致富路,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在马庆荣的带动下,西河村现有烟农34户,全村种植烤烟面积达1100亩,真正实现了烟农和村集体“双增收”目标。
  大户示范 壮大“黄金业”
  莲池村一组村民付东朝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曾经生活窘迫,一度靠外出打零工增加收入。2019年,看到政府扶持发展烤烟产业,有技术指导,还有一定的政策补贴,他和妻子返乡种植烤烟,当年就挣了10万元,一家人兴奋不已。几年来,付东朝依靠烤烟产业,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早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21年,他家里还购置了小汽车,一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今年我种了60亩,遇上了好年景,差不多能收入40万元,仅给大伙儿开工资就得10多万元。”付东朝说。在米粮镇,像付东朝这样的烤烟大户有32户,共种植烤烟6500多亩。
  近年来,米粮镇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00多万元,新修(复修)产业路33条46.2公里、水窖48处、烤烟炉180座,免费提供农具100套,建成米粮烤烟分级帮扶车间1座,修建标准化、规范化育苗大棚15个。同时,镇上推行烟农十星级管理办法,并对烤烟大户进行表彰奖励,有效增强了烟农信心,为打造“高质量万亩烟叶先行地”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米粮镇今年发展烤烟8000亩,打造烤烟田园综合体3个,培育千亩示范村5个,新增种植村2个,实现村村有烤烟目标,今年烤烟创收预计达3400万元,累计拉动3500多名劳动力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