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情系阿里育桃李
本报记者王倩
文章字数:1725

 代文冲带领学生观察土壤的结构、颜色和质地。
  
  初秋的西藏阿里地区,天空瓦蓝,阳光一顷而下,一阵风吹来,天边的云迅速变换形态,代文冲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观察云的流动,感受风的速度。在援藏之前,代文冲没想到高原上的天空比书本上描述得更好看,天气也更有“脾气”,变幻不定。
  今年33岁的代文冲是商州区夜村镇代街村人,他最敬佩的人是自己的母亲,当老师也是受母亲的影响。他介绍,母亲在当地小学当了30年的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对学生比对他还好,为此他小时候还经常埋怨母亲。在村里,很多乡亲都是母亲的学生,不管什么时候,大家见到母亲都会亲切地喊一声“朱老师”。“我很小就在心里许下愿望,长大后也要当一个老师,做像母亲一样用知识和爱指引温暖学生的人。”他说。
  有了明确的目标,代文冲便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他作为公费师范生一毕业就被洛南中学招录。
  “那时刚毕业,有些心急,就想让每个学生快速成长,所以我平时要求比较严格,但是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并不适合高中学生。”代文冲说。后来他才意识到,教育方法要适合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于是,他便试着和学生谈心、做朋友。打开了教学思路,找到了管理班级的方法,代文冲在教学上很快就有了成绩,他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18年获得了“洛南县教学能手”称号,2021年荣获“洛南县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教近10年,代文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一直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想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梦想。2022年7月,代文冲踊跃报名参加陕西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赴西藏自治区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支教。
  到达平均海拔4000米的阿里地区时,代文冲第一次感受到高原的威力。“紫外线特别强,晒在皮肤上有种生疼的感觉。”代文冲说,不仅如此,经常有大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到了晚上,他睡觉时因为缺氧会被憋醒,就一会儿醒一会儿睡,到了第二天早上,嘴唇上、鼻孔里全是血痂。“气候太干燥了,嘴巴皲裂、鼻子流血都是常态。”即便是身体极度不适应,代文冲依然没有耽误上课。
  “到新的地方,我已经做好了随时会有状况发生的准备,但没想到还是状况百出。”代文冲说,他上课时发现讲桌上放着一个打开的零食袋,里面是咬了几口的鸡腿,而学生一边哄笑一边看着他,他没有发脾气,而是冷静温和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用事例告诉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尊重他人。学生对他的处理方式很意外,也被他的教育方法折服,自此,对他有了改观,有了了解和信任。
  地理环境的不同,也为他上课带来了挑战。有一次,代文冲给学生讲解高考地理试卷时,有一道考题里提到“秸秆变肉换奶”工程,忽然有学生问什么是秸秆?“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所有学生都知道的。后来才反应过来,阿里的农业生产方式以游牧业为主,秸秆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不知道是情理之中。”后来,代文冲在黑板上画出青稞做例子,告诉学生青稞秆就是秸秆,属于农业废弃物,这道题涉及的是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他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农业大省和秸秆再利用对拉萨地区发展的启示。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他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认可,今年,他在阿里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我觉得教育是一件‘双向奔赴’的事,老师用真心为学生付出,同样,学生也在关心着老师。”代文冲说,令他感动的是,今年5月,他由于患了紫癜性肾炎不得不回陕西治疗,在治病期间,阿里高中高三4班的学生借用学校老师的手机,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情况。电话里,学生们哭着问他还回不回去给他们上课,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学生们嘱咐他养好身体,等着他回学校。“学生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让人心里感觉特别温暖,觉得很幸福。”代文冲说,援藏这一年多,让他对教育的意义更有体悟,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学到知识,还有着促进民族团结,改变藏区面貌的意义。
  “我期待援藏这三年能为阿里的教育贡献一些,留下一些。‘贡献一些’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使阿里的学生成绩更进一步,考上更好的大学。‘留下一些’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研经验传授给当地的老师,为他们留下发展的种子。”代文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