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畜牧产业拉动百姓“幸福车”
本报通讯员 陈维智 陈少斌
文章字数:1351

  初秋,山雨初霁,天气微凉。9月21日,走进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红光村,300多亩牧草种植地里草儿青青,牛声“哞哞”,清澈的山泉水顺着长长的水管哗哗地流进养殖园区,呈现出一幅山水乡村画卷。
  近年来,镇安县以规模化养殖、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为切入点,抓项目、建基地、带农户,集聚生产要素,畜牧产业撑起了全县农业“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镇安县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7.5万头、1.03万头、9.5万只和63.2万只,牛、羊、蛋鸡、肉鸡存栏与去年同比增长0.9%、9.2%、5.8%和18.8%。
  9月21日,天刚蒙蒙亮,茅坪回族镇红光村养殖户马洪林已开始忙碌起来,清理牛粪、拌饲料、盛水、铡草喂牛,养殖场伴着清晨开始有序运转。
  “养牛虽说辛苦,既要懂饲养,也要懂防疫,还要操心销售情况,但只要认真饲养,一头肉牛最少都能卖1.6万元,是个致富的‘好营生’。”正在给10多头牛喂草的马洪林提起养牛,语气中难掩兴奋。马洪林与妻子转行养殖肉牛已有3年,他曾远赴湖北等地学习养殖肉牛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创办养殖场,慢慢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如今的“牛事通”、土专家,每年养牛的可观收益让他养殖肉牛的信心更加坚定。
  养殖场内,看着健硕的西门塔尔牛慢悠悠嚼着混合饲草,马洪林心里充满了希望,“现在县上对发展肉牛养殖的鼓励政策越来越好,我有信心把养殖场经营好,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致富!”
  据统计,截至目前,镇安县有肉牛规模养殖场3家、养殖大户20户,年存栏肉牛1.03万头,出栏肉牛2300多头。
  在高峰镇青山村三组一栋栋高标准羊舍里,小羊不时地“咩咩”叫,奔跑撒欢。一大早,村民高昌涛就打扫完羊舍,准备好了各类草料,分批次提到了羊舍里。
  “这一筐是怀孕母羊的,这一筐是奶羔母羊的,这一筐是刚断奶羔羊的,这一筐是还没有断奶羔羊的……”40多岁的高昌涛井井有条地忙碌着,“以前养羊都是散养、混养,现在精细规范了,收益也更好了。”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处于农牧交错地带,当地村民一直有养羊的传统。近年来,该镇转变养殖产业发展方式,养羊成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以前群众养殖方式简单粗糙,饲料品质跟不上,经常会出现难产、死羔等现象,如今什么羊喂什么草料、喂量多少都精确计算,羔羊断奶、出栏也有了统一标准,科学化的养殖让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西口回族镇石景村党支部书记聂大钊说。
  据了解,石景村成立养殖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投羊入股”“社托户养”等方式,全面引导、推行科学养殖技术,朝着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羊肉品质。
  肉鸡住上“楼房”、饲养全程自动化、手机远程管理温湿度……镇安县盛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的标准化鸡舍里,多层立体式养殖架有序排列,换气、清粪、喂料、喂水等自动化设备按照程序运转着,数万只鸡仔享受着智慧化带来的新生活。
  作为养殖场的“鸡司令”,刘有典一大早就换好工作服在鸡舍内巡视。与传统养鸡模式相比,智能化养殖不再需要早起备料,也不需要往一个个鸡笼的料槽里加料加水,利用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化设备会定点、定时、定量地精准投喂饲料和水并清理粪便。
  据了解,镇安县盛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应用先进的物联网传感技术,通过鸡舍内外安装的摄像头、传感器,控制鸡舍中的温度、湿度等,所有环境参数都可以在手机APP上实时展现和远程控制。现代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让该养殖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比传统养殖效益提高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