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用歌声放飞学生的梦想
本报记者 陈 波
文章字数:1082

  金秋的商洛,碧空如洗,美景如画。
  10月17日9时30分,铃声过后,位于商州区东龙山上的商州区高级中学高一(6)班教室又热闹起来。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生死相依只为了那一句承诺,报答你是我唯一的倾诉……”周欢站在讲台上挥舞手臂打着节拍,50多名学生齐声歌唱《不忘初心》。
  周欢是商州区高级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回想起当初的选择,她特别感谢父亲的栽培。周欢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但十分热爱文艺事业,擅长写词、作曲。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周欢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1996年,从商州师范首届音乐班毕业后,周欢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教学生涯。
  刚步入教坛时,周欢清楚地记得,受当时条件限制,大多数学生能接触到音乐的机会很少,有的孩子很内向,甚至有些自卑,唱歌的时候不敢张口。“课余时间里,音乐课给喜欢唱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窗。”周欢说,教他们唱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信开心地成长。
  在学校里,周欢主要讲授音乐鉴赏课程。如何将音乐课讲出新意?这是周欢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她从上课的坐姿入手,要求同学们坐姿端正、抬头挺胸,在歌唱环节,通过发声练习、现场提问、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等方式,与大家积极互动,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使唱歌成为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
  “音乐不只是唱歌,还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节奏感,节奏感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周欢表示,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学生们注意力更集中,参与度更高。
  学校平时举办文艺活动,也总能看到周欢的身影。对她来说,音乐既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容易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音乐课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快乐,还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周欢告诉记者,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感,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小吉热爱音乐,但性格内向,上课时经常“开小差”,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课后,周欢从侧面了解得知,小吉家境困难,喜欢音乐但又害怕坚持不下去,内心犹豫不决。后来,周欢多次找小吉谈心,给他买衣服,鼓励他坚持梦想,帮他一点点建立自信。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小吉因学费而发愁,周欢得知后自愿做小吉的担保人,帮他申请助学贷款,凑齐上学费用。
  “老师要有一桶水,学生才能有一碗水。”这是周欢的座右铭,也激励着她不断向前。为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周欢每周抽时间到商洛学院跟随曾经的老师学习声乐,十几年来不曾间断。
  爱一事,专一事,终一生。如今,周欢教过的很多学生已成为音乐老师,这让她特别欣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我作为音乐教师的意义所在。”周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