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聚力打造“一都四区”
邓盛鸿 王思雨
文章字数:2131
  今年以来,丹凤县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由传统的农业、工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转变。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丹凤县建设5G基站542个、新能源充电站7个,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农业科技智慧园区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列入发展计划,并有条不紊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丹凤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作为“十四五”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丹凤县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由电子芯片、计算机存储、软件代码等组成中枢部分,与传统基础设施50年至100年的设计寿命不同,其迭代和更新速度要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相匹配,具有更新速度快、开发周期和使用寿命较短的特征。多年以来,丹凤县因人才和经济条件较为薄弱,发展进度很难跟上最新信息技术的更替速度。
  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分期实施计划,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涉及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大领域,内容广且复杂。丹凤县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限,选择适合的新基建内容是建设关键点,大范围的新基建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而过少的新基建又无法在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专项规划是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侧重对国家和省、市级规划的落实与实施。县区级新型基础设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和省、市空间规划和有关新基建政策指导和要求的最终环节和载体,使县区可以更好地迎接新一代的技术变革,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目前,丹凤县只提及了新基建相关内容,并没有在公众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进行明确要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完全编制结束,这使得新型基础设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处于缺乏上位规划指导、发展导向、底线约束和管控力不足,而下位规划又亟须指导的尴尬处境。
  新基建是科技创新驱动,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不同于传统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内容,尤其是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软件平台支撑,这些投入对丹凤县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丹凤县投资建设主体单一,财政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政府为主体,民间投资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
  客观冷静分析后发现,基础条件薄弱,难以跟随科技脚步;建设范围广泛,无法确立规划重点;上位规划指导缺失,实施层面传导力不强;资金需求量大,但投资建设主体单一等因素,成为制约丹凤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找到了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丹凤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可以基于近些年人口变化分析及未来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而确定。2019年,丹凤县出现人口下降的趋势,由2018年的30万人降至25.8万人,降低率为14%,并且直到2022年均为下降趋势。预测丹凤县人口在未来5年将会有所回涨,但涨幅不会太大。因此,丹凤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实现近5年稳步增长为主要目标,结合基建条件较为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特点,实行存量与增量并重发展的规划策略,杜绝过度超前,充分利用存量,适当发展增量,避免大量的投入与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丹凤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整体社会经济水平受工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全省中等水平。根据“十四五”规划中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条件,可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有5G基站、智慧化城区、充电桩、智慧产业体系四大内容,其中将5G基站和智慧产业作为规划重点。通过分析丹凤5G基站布局场景、业务密度、服务半径、服务容量等建设标准及要求,预测未来需要的基站站址规模,以实现“城市和城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的建设目标进行规划布局。应选取县域特色农业和区位、资源、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支柱工业,发展智慧农业和智慧工厂,以农业苗木培养、检测和种植全程智能化管理,工厂信息采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以及设备联动的需求布局相应基础设施,通过智慧产业的技术改革,带领智慧化城区等其他领域创新发展。
  由于《丹凤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尚未完全编制结束,因此,丹凤县新型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应采取向上延伸和向下细化的策略。向上是基于国土总体空间规划阶段性成果中的战略定位、空间管控要求和重要基础设施布局,对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规划,形成在地化的新基建布局。向下根据用地现状和规划建设标准,厘清新基建规划目标,有序、有重点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为了使新基建更好地落地实施,可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定期开展相关部门协商会议,与直接利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线下沟通会的形式,相互商议决策,对非直接利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征求意见的方式。各部门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建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矛盾冲突。
  为了能更好地投入规划建设实施,丹凤县应摒弃传统的依赖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资金筹措方式,开放市场,吸纳更多的私人资本,模仿广州、长沙、福州等城市引入PPP等模式,多方共同投资建设,政府在其中发挥调控作用,设定布局建设规则,把控审批手续,不越位、不缺位,升级监管与调控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开发时序和发展重点,考虑实际,避免盲目硬上而导致无效投资或产能过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