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聚力联农带农促增收
文章字数:977
  本报讯 (通讯员 段光耀)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强龙头、扩基地、延链条、创品牌,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在促农增收做文章,加速农业“产业化、绿色化、景区化、品牌化”发展。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5.82亿元、增长3.4%,实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193元、增长8.2%。
  全市聚焦壮大“菌果药畜茶鱼酒”特色产业集群,推行“行长+链长”金融服务,通过实施项目扶持、贷款贴息、出口退税,全力扶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创造种植、加工、营销等就业岗位,将农户镶嵌到产业链中,实现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全市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8家,带动就业人口24.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6.8万人。
  我市发挥支部堡垒和头雁领航作用,创新“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党员干部带头参股、动员农户自愿入股的方式,整合农村资源,流转闲置土地,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全市争取中央资金3850万元,实施“消薄培强”行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60个,“经济强村”从年初的9个发展到23个。
  市上把农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承载主体,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38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8个,依托产业园区发展,构建了入股联营、土地流转、租赁经营、劳务承包、代管服务“五型联结”,让农户实现“一地挣五金”(股金、租金、订金、薪金、佣金)。园区承载功能、聚集效应激活一方产业发展,全市荣获国家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特色产业强镇7个,建设供港蔬菜基地2700亩,让商洛蔬菜摆上港澳群众的餐桌。
  全市实施“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全市成立新业态公司41家,培育农村景区47个,打造产业景点59个。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01个,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76万人次。10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被省厅推介,5条茶旅融合线路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宣传。丹凤县蔡川镇留仙坪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我市推进“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认定市级品牌14个,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5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认定商南三文鱼、山阳鲟鱼、镇安金鳟鱼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打破了我市水产品国家品牌零的纪录。全市8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我市被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称号。品牌溢价增收效应持续攀升,洛南核桃、柞水木耳、商洛香菇品牌价值分别突破30.68亿元、30.42亿元、18.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