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湘河镇 推动产业多元化 走出富民“兴旺路”
本报通讯员 朱泉 何昕 王悦
文章字数:1771

木耳基地采摘忙

  村民采摘油橄榄
  近年来,商南县湘河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旅游兴镇、赶超发展“四大战略”,以基层党建为统领,以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激活经济“强引擎”,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千亩茶园绘就生态“新钱景”
  湘河镇位于商南县东南部,地处陕豫鄂3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225.5平方公里,辖11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20158人。初冬时节,在湘河镇湘河社区的茶叶产业园区里,技术顾问朱先魁正在忙着指导茶农栽植茶苗。
  近年来,湘河镇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实施茶叶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茶旅经济链,推动全镇茶叶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此外,还启动规划开发茶旅、康养、精品农业为一体的融合发展项目,多种渠道发展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增加群众收入的好路子。县总工会驻湘河社区第一书记黄开水介绍,湘河社区计划建设茶园3300亩,目前已栽植1200亩,带动当地100多人稳定就业。
  木耳丰收采摘忙 群众增收多保障
  连日来,走进湘河镇三官庙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包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朵朵黑木耳如雨后春笋般破棒而出,黑木耳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采摘木耳。
  “这里的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是种植木耳的天然宝地。这里的木耳不仅长势又黑又厚品相好,口感也是一流好,现在一斤木耳价格在40元左右,预计年收入在400万元左右。”基地的负责人李大龙乐呵呵地介绍,“目前,公司正按照‘壮大主体产业,拓展相关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本着‘至诚至信、双效双赢’的经营宗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法,对自产农产品进行分级、整理、初加工、包装等,以增加销售额,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湘河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禀赋,通过产业奖补、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扶持商洛壮禾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特色产业。今年6月以来,公司新建木耳养菌大棚22个,种植黑木耳70万袋,年带动劳动力务工2000人次,土地流转130亩。
  “药葡萄”串起群众致富梦
  走进湘河镇两岔河村尹家凸组柴家沟的两岔河村五味子基地,一排排灰色水泥桩一字排开,错落有致,10来名工人正忙着给五味子幼苗除草、施肥。原来只有两片叶子的五味子幼苗,在工人们的呵护下,像攒足了劲儿,噌噌地向外冒,一天一个样儿。
  五味子俗称“药葡萄”,药用价值高,果实、茎、根均可入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是体虚失眠人群的福音,被誉为“21世纪保健果品的珍品”。近几年,五味子价格一路攀升,市场紧俏,前景十分广阔。湘河镇两岔河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水源条件,因此村民们大力种植五味子。目前,两岔河村在尹家凸组柴家沟栽种五味子种苗2万棵,新栽水泥桩5000根,建起了200多亩的五味子种苗基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基地种苗进行管护。
  基地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两岔河村30户110名群众,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吸纳周边30多户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解决了群众务工难的问题。“自五味子基地建设以来,平地、打窝、栽桩、种苗、施肥每一项环节,我都在这务工,一天能挣百十来块钱,没想到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心希望这个项目能发展壮大。”两岔河村柴家沟村民杜广才说。
  油橄榄变身致富“金果果”
  深秋时节,正值油橄榄采收时节。位于“一脚踏三省”的白浪社区油橄榄产业基地,只见郁郁葱葱的橄榄树上,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油橄榄果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透亮的光芒,整个基地绿树如海、橄榄飘香。不远处10多名村民正穿梭在油橄榄林里采摘橄榄果,只见他们双手快速掠过枝头,一颗颗青、绿、黑、紫等不同颜色的油橄榄果纷纷落入筐中,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白浪社区党支部书记齐建林介绍,社区在2014年投资建设油橄榄基地,2016年开始挂果,今年估计产果3000多公斤,实现收入3万多元。
  “这片基地原来是村民的荒地,流转给社区栽种油橄榄后,村民不仅每年有土地租金和收益分红领,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赚取工钱。我在基地采摘果子一天能挣100块钱,一年下来在基地挣的钱也够家里日常开销了!”白浪社区天花沟组的村民何胜荣满心欢喜地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白浪社区的油橄榄树构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绿色生态风景线,油橄榄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60多农户实现家门口就近务工增收。目前,整个社区发展油橄榄60多亩,全年估算能收益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