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农人种出“莓”好生活
本报记者 刘桃李 通讯员 董旦旦
文章字数:1215

  2023年12月25日,高岁芳在大棚内采摘草莓。

  摄于2023年12月25日的两岔河村连片草莓大棚
  “这些草莓都是刚从大棚里摘出来的,你们觉得好的话,可以自己去采摘。”12月25日,在商州区板桥镇两岔河村307省道旁,高岁芳正向停车购买草莓的顾客介绍果品情况,并邀请他们去自家的草莓大棚体验采摘的乐趣。
  43岁的高岁芳是土生土长的板桥人,1997年初中毕业后,她在板桥镇一家理发店里当起了学徒,并靠几年时间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理发店。在高岁芳看来,农村较为固定的人流量只能勉强维持店铺运转。2010年,高岁芳又押上所有积蓄,到商州城区开了一家美容院,善于经营的她,短短一两年就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自己创业赚钱了,可家乡还有很多没有稳定收入的乡亲,高岁芳便萌生了带领他们一起致富的念头。高岁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7年,她经过多方考察后,回到家乡开始种植起阳光大棚草莓。
  “刚开始流转了一点土地,试种的是晚熟草莓,上市较迟,效果不是很理想。”高岁芳回忆道。
  2018年年底,随着黄沙岭隧道建成通车,板桥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快捷高效。加之这里水质好、阳光充足,种植的草莓、甜瓜等水果口感极佳,很受顾客欢迎,区、镇两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特色农业,给予政策扶持,高岁芳想扩大产业发展规模的愿望更加强烈。
  说干就干,高岁芳检测了土质后,在上湾村流转土地20亩,建起了有10座大棚的方缘达草莓与甜瓜基地,并在随后注册成立商洛方缘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专业化经营。
  为了不让投入打水漂,高岁芳吃住在基地,每天都坚持在大棚里记录草莓的生长情况,摸索种植草莓的经验,对种植过程进行改良,她也逐渐成了一名草莓专家。
  “我们基地采用蜜蜂授粉,保证了草莓长势好、品质优。”高岁芳指着大棚里的蜂箱说。
  短短几年间,高岁芳的基地规模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进来,2023年,高岁芳在两岔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孟喜的邀请下,租用村上流转20亩地建起的13座连片设施大棚,成立了方缘达草莓采摘园。
  “有了这个基地,我们夫妻二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近就业,通过季节性务工一月可增收4000多元。”年近六旬的村民王双彦对于草莓基地的建成表示支持,他依靠在产业基地打工,过上了殷实生活。
  现在,高岁芳的两个基地种植有太空2008、天仙醉、意大利十七等不同品种草莓,采摘期可从当年12月初持续到来年6月。同时,基地带动扶持周边8户群众发展草莓产业,常年安置当地残疾人及周边120多名群众就业,为板桥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草莓小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回乡创业的高岁芳帮助和带动了板桥镇群众增收致富,赢得他们的一致赞誉和信赖。2021年,高岁芳被推举为商州区政协委员,2022年,她获得商洛“最美巾帼新农人”称号。
  “我响应政府号召,回乡种植草莓已经5年多了。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下去,把绿色农产品种植好,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岁芳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