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趣启思,激发学习原动力
徐宏琴
文章字数:75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创设好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课中,情境创设的形式是最丰富的。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谈话导入法、声像导入法,还是实验导入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开展社会调查类活动时,以一些引人注目的资料或数据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我是环保小卫士》这类活动中,就可以用身边生活污水造成河水浑浊、白色塑料袋到处乱飞等事例,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迫切愿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境创设了,学生兴趣也有了,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围绕各自兴趣组建小课题来探究。
  按新课程理念,小课题当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比较好,可是小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的限制,提出问题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笼统,还有的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价值。这时候老师就要指导学生挑拣、选择、剔除,把好的问题留下来,进行梳理、分类,产生新的适于活动的问题。
  分组研究小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例如,在开展《生命之源——水》的活动中,可以按学生兴趣、家庭居住区位等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带着老师指导归纳的问题到图书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地调查研究,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科学办法,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活”起来,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