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争取“新市民” 吸引“新村民”
——我市加速推进实施“双对标、双50”战略农村板块的调查与思考
文章字数:5870


  本报通讯员 齐 昌
  抢抓西安都市圈建设战略机遇,坚持“双对标”,即:对标205万商洛市民和1300万西安市民,通过5到10年建设发展,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来商洛购房康养度假,成为“新市民”;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在商洛山水乡村租房康养度假,成为“新村民”,实现“双50”目标。这是我市推进西商融合发展,打造“一都四区”总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强力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开展“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加快“双50”目标实现,城市、乡镇、农村环境及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加大发展力度,特别是在提升秦岭山水乡村魅力,增强对“新村民”的吸引力上还需下功夫。
  基础更加坚实
  从2021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发展战略以来,全市着力以打造国内一流康养产业发展高地和中国秦岭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为目标,按照“城市景区化、田园景观化”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战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走出了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康养旅游发展之路,使我市在推动“双对标、双50”战略农村板块工作中,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打“金字招牌”,提高城市品位。在获得“中国气候康养之都”金字招牌之后,全市毫不松劲、持续用力,又先后被授予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深呼吸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称号,成功创建首批“气象旅游研学营地”。7县区全部获得“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授牌,商南县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塔云山云海、金丝峡红叶景观获评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首个全国森林康养专家工作站落户商洛。一批国字号“金字招牌”的获得,提升了我市城市品位,扩大了城市影响,为后续实现“双50”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循“科学规划”,优化发展环境。以建设“中国康养之都”为目标,按照建设山水生态优美西安“后花园”的城市定位,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编制《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总规划》,因地制宜细化各领域、各区域规划,从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措施路径等方面引领康养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制定出台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改造农村厕所和土坯(石板)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促进产业转型、业态转型和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以“生态康养”为统领,把握“健康”与“养老”两大主题,将养老、养生、健康有机融入农业、卫生、旅游、城建等行业,健全康养产业链,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强“系统推进”,提升发展后劲。坚持高位介入、系统推进,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康养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现场办公会,全力推进六大康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了康养企业信息库,确定重点康养企业21家,建立了领导包抓、企业问题责任清单制度。云山湖、天竺山、皇冠假日酒店等22个康养标杆项目和80个市级重点康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功策划开展了“卖清凉、卖资源、卖房子”系列宣传营销活动,重点推介品牌地产、民宿地块、旅游线路等康养旅居资源,已签约合作项目27个,吸引大量西安市民来商康养度假、投资买房。成功举办了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秦岭山珍美食大赛等系列营销活动,尤其是丹凤首届红酒节营销活动,特邀2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来商,品尝丹凤葡萄美酒,赏玩商洛生态美景,进一步扩大了商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81.6%、9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位居全省第四。
  重“示范引领”,提升发展能级。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建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46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5个、示范镇9个、示范村14个,国家重点镇12个。在全域推进的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建成康养、旅游、宜居示范乡村301个、最美休闲乡村5个,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0个,建成11家养老服务和旅居机构为省级旅居养老基地。一批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镇村的建成,大幅提升了我市康养旅游发展能级。
  抓“扶强补短”,提升基础设施。坚持以“村容村貌特色化、人居环境整洁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为切入点,大力提升农村发展支撑能力。2023年,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已开工63910座,新建农村公厕已开工829座,农村旅游厕所已开工247座。农村土坯(石板)房改造已开工8862户,开工率91.81%,全面消除直饮水窖,基本实现了村卫生室“公建民营”全覆盖。55个村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目前,在建的康养、旅游、文化示范村100个,在建的最美休闲乡村2个,规划短期内每个县区建设5个农村景区、5个产业景点,持续加大民宿床位和闲置农房出租供应规模,推动秦岭山水康养乡村建设点上突破、面上开花。
  正视短板弱项
  虽然我们举全市之力,对准“双对标、双50”目标,大力实施“两边一补齐”“两改两转三促进”等提升行动,农村板块有了大幅提升,但仍存在基础设施承载力弱、业态转型慢、创新消费场景不足等问题,需要全市上下持续努力。
  乡村基础设施支撑力不足。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乡村振兴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前期资金投入充足,发展水平较高,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看,已经达到“高级版”,人居环境和历史人文得到了有机融合,发展潜力较大。但大部分乡村还处在“初级版”,人居环境、道路、通信、安全饮水等能基本满足需求,但仍满足不了高标准支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农村交通道路等级低且不够便利,我市山大沟深,农村大多深处大山之中,虽然在脱贫攻坚期间极大改善了出行道路,但仍然存在等级低、宽度窄、便利性差的问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后,部分集镇建设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尚能满足短期需求,但从长远看,满足不了规模民宿、出租房污水处理需要。同时,还存在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低,季节性缺水严重等问题。农村集中供水水源点建设普遍等级低,持续稳定供水能力较差,对发展民宿、农村旅居等影响较大。资源整合利用程度较低,2013年至2022年底,我市扶贫项目累计投入204.88亿元,形成资产个数2.65万个;形成村集体资产数量1.7万个,规模达111.8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数量为6200个,规模达49.56亿元。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普遍存在盈利较差问题。农村林地、宅基地、自然景观等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规模化整合缺乏外部资金投入。
  康养旅游新业态发展滞后。缺乏科学规划,协同推进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我市在推进“双对标、双50”农村板块战略中,基础工作较为扎实,但操作性强的规划较为滞后,各县区对如何吸引50万人到商洛农村旅居的问题研究不深,措施单一,方法传统,吸引力不足,同质化较为严重。交通、水利、林业、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化等规划与全域旅游规划,与康养产业规划有机结合较差,新业态的挖掘、引进、形成不足,缺乏创新引领。产业集群较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康养旅游产业“单打独斗”、定位模糊、资源互补不足、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比较明显。乡村旅游依然停留在依靠金丝峡、牛背梁、天蓬山寨和漫川古镇、棣花古镇等原始老旧景区辐射带动上,像阳坡院子、朱家湾等在省内形成影响力的新型旅游景点不多。融合发展不够,构建新业态进程较慢。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多以观光旅游为主,缺乏沉浸式的体验服务和产品。传统旅游向“旅游+”“乡村文旅+”等新模式、新业态转变进程较慢。民宿康养、体育休闲、房车野营、红色教育、文创研学等新业态明显滞后于安康、汉中等周边地市,乡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产品变商品的实施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用于这个发展板块的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投入均存在严重不足,制约了新业态的形成。
  创新消费场景能力不足。乡村优质旅游产品创新滞后,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旅游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市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等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单一、可购买产品少等问题,类型多样、覆盖广泛的乡村消费场景还不常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产品的能级不足,新的消费场景还没有形成。涉农旅游企业培育缓慢,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围绕农林牧渔、手工艺、文化创意、教育、卫生等涉农领域引进的企业不多。目前,存在的乡村旅游、旅居企业普遍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差,尚不能较好整合当地合作社、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居康养宣传营销效果不够理想,还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络热点、网红打卡旅游地,策划的一些农旅、文旅宣传活动影响力和知名度较低。营销宣传多以政府主导为主,龙头文旅企业策划参与营销宣传的规模和力度偏弱。乡村旅游消费支撑要素短缺,乡村旅游消费环境的打造,离不开政策和人才两大核心要素支撑。我市乡村旅游政策供给比较滞后,有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还有很多空白。大学生、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新生力量,投身乡村旅游创业还不多。乡村干部对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的认知度较差,善于管理、精通运营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和基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加速转型升级
  我市全域处于秦岭保护区内,巩固秦岭生态环境整治成效,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是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和守护秦岭祖脉的政治责任。在此背景之下,我市农村发展必然长期处于自然资源约束之下,加速业态转型,夯实基础,加快创新消费场景将是有效的抓手。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发展规划。借鉴外地经验,立足商洛实际,聘请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专业规划设计院校、企业或权威机构,高标准、高起点策划设计,开辟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概念、新模式。充分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发展潜力,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休闲度假文化和饮食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项目,在乡村旅游庭院设计、环境美化、建筑风格等方面彰显自然与当地特色和谐的美,深挖文化魅力,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保持“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独特地位,防止盲目开发、项目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要素支撑能力,坚持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康养互促共进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综合大环境。加强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区的水电、环保、通信、供暖、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后续运营管理措施和责任制,杜绝“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建成的项目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实效。
  狠抓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旅+”“农旅+康养”“康养+旅居+”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力度,加快推进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旅游景区、商南茶旅融合示范园、丹凤葡萄酒城等三产融合项目,大力发展民宿康养、体育休闲、房车野营、红色教育、工业旅游、文创研学等新业态,使乡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产品变商品,真正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土房子、22℃成为金山银山。优化产品供给,持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完善夏、秋旅游旺季文旅市场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策划推出精品康养旅游线路,着力打造季节性度假经济、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露营经济、研学经济。围绕农林牧渔、手工艺、文化创意、教育、卫生等涉农领域,通过招商渠道等吸引更多的涉农旅游企业入驻,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扎根本地的合作社、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企业等多元经营主体,为乡村农旅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提供重要的管理资源与资金保障。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大重点文旅、康养项目的策划、招商和推介力度,着力招引总部经济。以金丝峡、木王、漫川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塔云山、洞天福地、天竺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力争我市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加快西商融合,持续加快西安和商洛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等方面互动交流,加快推进共建西商“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推动产业融合互补,推动教育、医疗等方面优质资源共享,推进两市康养旅游一体化,增加西安景区和商洛景区联票,联合举办重大文旅活动,共同打造“秦岭美宿”品牌,建设秦岭绿道、环形景观路,在西安蓝田和商洛商州之间形成环贯秦岭的天然生态景观通道等,通过区域融合,加强合作,促进协同创新,推动新业态发展壮大。
  推进消费场景创新,提升发展动力。加快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培育和建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推动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打造类型多样、覆盖广泛的乡村旅游消费场景,提供创新型农村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农业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消费转变,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体验和购买,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消费力。创新营销宣传方式,瞄准西安主客源市场,创新举办避暑商洛、多彩商洛、年味商洛等四季主题营销、旅游宣传推介和中国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后续系列活动,持续做好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和西安大型商超、高校等市场宣传。组织开展“十大最美景区”评选活动,积极策划拍摄“俯瞰商洛”“十大文化符号”等精品宣传视频,吸引中央和省级媒体关注商洛、宣传商洛,制造“网络热点”,形成“网络热搜”,不断扩大“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市场消费增长,力争实现文旅综合收入500亿元目标。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集聚,以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导向,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游憩林业、休闲牧业、体验渔业、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培育区域功能联动、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拓宽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和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消费供给,努力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美丽乡村产生体验经济、生态经济和美丽经济。加快推进景区民宿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北茶小镇、秦楚古道国家4A级旅游景区,鱼岭水寨、留仙坪、兰花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江山、伶伦省级旅游度假区,棣花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棣花宋金街、漫川古镇古街旅游休闲街区等旅游品牌创建。着力创建一批国家高A级景区和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评定新一批市级精品和特色民宿。
  题图照片:丹水绕城
  压底照片:州城日出
  摄 影:杨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