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岭南麓是故乡
黑山石
文章字数:1851
  岁末年终,隆冬的寒潮正闹腾得欢。午后,阳光照进窗户,阳台上玉树胖嘟嘟的叶子,如墨玉一般,闪着亮晶晶的光芒,惹人欢喜。
  书桌上,一册刚刚翻越巍峨秦岭、渡过泱泱灞水、装帧古朴厚重的《商洛年鉴》摆放在那儿。
  依稀记得还是农历年初的时候,“方志商洛”微信公众号举办“爱我商洛知多少”每周一问的编读互动活动,我欣然参加。年终时,有幸成为回复正确次数前十名的读者之一,于是,就收到由故乡地方志办公室寄来的奖品,很是开心。书自故乡来,载录故乡事。我急不可耐地翻开,商山丹水的气息、油墨的清香,瞬间氤氲在整个书房,沁人心脾。
  商洛是我的故乡。20岁之前,我一直都在那里生活、成长。成年以后,我离开了秦岭南麓的故乡,定居到秦岭北麓的西安。从此,故乡在秦岭南,我住秦岭北。虽然离开故乡很久了,但是,故乡的山川、风物、亲情、友情,都一直深深印在脑海里。高桥桥头那挂着红布条的老槐树、黑山街上的油炸麻花、金陵寺中学前河上的铁索桥、骑着自行车攀越殿岭时路边柿子树上红艳艳的蛋柿……多少年来,这些场景无数次在梦境里重现,醒来后,怅然若失,不能自已。那里,记录着我年少时的书生意气,承载着一个游子无尽的乡愁。
  大数据时代,精准的算法投我所好,不断更新与推送故乡的消息。我亦喜欢沉浸在这铺天盖地的资讯中,看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包裹在故乡的信息之中,身在异乡的孤独寂寞一扫而空。
  参加“方志商洛”每周一问的活动,通过互动与答题,我了解与熟悉了更多关于故乡的历史沿革、成语典故、人文事迹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历史地理知识,故乡在脑海中也更加地丰盈了起来。
  考古研究表明,在上古时期就有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在时光的演进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黄帝史官仓颉随黄帝南巡,在洛水之滨的洛南,造二十八字刻于元扈山阴,洛南县荣摘“汉字故里”之称。战国时期,商鞅受封于商於十五邑,大体就是今天丹水沿岸诸地。后更有张仪诈楚、怀王被执、始皇巡游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这一带。
  西汉初期,商山四皓出山辅助太子刘盈,拉开了“文景之治”的序幕被传为佳话,如今,已成为故乡的一张文化名片。知识分子独善与兼济、建功立业与功成身退的辩证关系,在商山四皓身上完美实践,引发后代文人的共情与推崇,一大批歌颂四皓的诗文作品应运而生。
  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起于西安,向南经过蓝田,翻越秦岭,途经商州、丹凤、商南,止于河南的商於古道,大部分都在商洛境内。关中四塞之武关,就位于商於古道上丹凤和商南交界的少习山。秦汉隋唐,商於道都是关中通向东南的交通要道。历代文人墨客或途经小憩,或为官于此,面对历史悠久、优美如画的壮阔山川,借景抒怀,言物咏志,商洛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花鸟虫鱼都在他们笔下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千百年来吟诵不衰。特别是在唐代,文人士子奔波于古道之间,上京赶考的青云之志、落北回乡的落魄之情,迁升入朝的仕途得意、贬谪离京的仕途失意,成就了无数名篇。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商洛自古诗歌路,此言不虚。
  1928年,渭华起义的红军曾在古道沿线活动,30年代,红二十五军在商洛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红色基因在商洛大地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数千年的时代变迁中,商於古道沿途钟灵毓秀之地,沉淀了厚重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叹为观止。
  闲暇的时候,我会驱车行走在商洛的崇山峻岭之间,亲身感受这一方山水的灵秀。我曾驻足于丹凤县城边商山的对面,体悟其何以“形如商字”;在洛南县元扈山阴,我专门去探寻仓颉所造二十八字的石刻,岁月的浸蚀已让石崖上的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但仓颉造字功绩却永远刻印在人们的心中;在途经武关的时候,我想起了张仪诈楚、始皇巡游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秦岭南麓,丹水之滨,仙娥湖、棣花、漫川关、丰阳古塔、青云驿、闯王寨……每一个地名或古迹,都有一段美丽的传奇故事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正以新的姿态,阔步奔向未来。
  几次回到鹤城,暮云水影的商州小城正在经历着嬗变。丹江两岸,嘉木葱茏,一江碧绿的清水缓缓东流;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碧波荡漾,白鹭、苍鹭在空中翱翔,麻鸭、花脸鸭时而钻入水下觅食,时而在水面游弋,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如诗似画,宛若仙境。孩子们嬉戏,老人们休憩,享受着不可多得的悠闲与幸福时光。文化艺术中心典雅庄重,环城南路宽敞笔直,开通不久的西商城际列车,拉近了商洛与西安的时空距离。
  秦岭南麓山水秀,何必千里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