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炊 烟
方 恒
文章字数:773
  这是与一日三餐有关的话题。
  在故乡小山村里,炊烟是吃饭的前奏,早晨,中午,黄昏,它陆续从烟囱里升起。同样是吃饭,各家时间都不一样。如果家里有学生,早餐和午餐就必须准时。吃饭时间有的依据鸡鸣,有的依据钟表,有的依据自己的生物钟,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差不了多少。
  炊烟升腾,无风的天气,它们冲至高空才慢慢晕开,有微风时,它们则像崖边的松树,有着迷人的风姿。
  在故乡,槐树、桐树、椿树……都可能是灶下柴火。它们在铁锅下燃烧出红色的火焰,配合着铁锅里的煎、炒、烹、炸和蒸、煮、焖、炖。一口铁锅,诸般手艺,与灶下大火、小火、文火、武火有着关系,显于外的炊烟,或浓或淡或壮或弱,望着炊烟升起的地方,心底就会流过一股暖流。
  记忆中,故乡的炊烟一直很浓厚。凡是能入木匠法眼的树木,长短粗细,各有用场,剩下的细枝末节做饭时就当柴火烧,柴不够了,就加上麦草、秸秆或野草。用这些烧火做饭,火焰猛烈,烟雾自然浓厚,但是过火快,几秒钟就化为了灰烬。这些年,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山地渐渐也无人耕种了,住着楼房,与之匹配的家具都是买来的,家里存的木头,残存的价值就是发挥余热。那些干爽的木头,质地紧实,燃烧缓慢,热力强悍,灰烬白而细腻,炊烟轻薄。
  我坐在门前,看着夕阳滑下对面的山脊,照亮一排高耸的树木,圣洁的光辉逐渐暗淡。我左等右等,并没有见到我想象中或印象中浓厚的炊烟,河对岸的屋顶上却升起了一柱一柱的炊烟,在半空弥散,似晨雾,若仙境,像幔纱,如流云。
  母亲习惯每顿饭都用相伴几十年的铁锅来做。每年过年回家,我都要去老屋搜罗一番,把父亲积攒的旧家具旧木料搬出来,砸烂劈碎当柴烧。火焰在锅底扑哧扑哧地笑,柴火笑,好事到,看着燃烧的火焰,闻着扑鼻的饭菜香,这是家的味道,是在外游子永远惦念的味道。
  生火做饭,炊烟升起,看着母亲在灶台忙碌的身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亦是我记忆里永不能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