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时候的年
刘 惜
文章字数:1547
  大寒刚过,立春就向我们招手。阳台上的迎春花羞羞答答地露出笑脸,兰花也竞相开放,芳香四溢。街道两边的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和彩灯,地摊上火红的春联格外醒目,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春节临近,城市充满了节日喜庆气氛。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刚进入腊月,父亲将院子里积攒的木头劈成柴火,整整齐齐地摞起来,边喝茶边欣赏几天来的劳动成果。搭梯子打扫房顶,父亲猫着腰拿着小笤帚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将瓦松拔除,树叶杂草清理干净,房顶骤然整洁漂亮了。
  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尘。母亲头戴毛巾,一把柏树枝绑在长杆上,仔细扫着屋内墙上的灰尘和蜘蛛网。母亲说,这不仅是打扫卫生,也将穷运和晦气扫出去。二十五蒸年馍,馍出笼后用筷子蘸红曲为其点红,点了红的馍馍看起来非常喜庆,有平安、健康、长寿和鸿运当头的寓意。二十六买猪肉,膘越肥越厚的肉卖得越快,人平时很少吃肉,盼望过年好好补补,一块肥肉吃得满嘴流油,才叫幸福。二十七理发洗澡,二十八煮肉煮萝卜,二十九上油锅。大年三十,屋里暖意融融,屋外大雪纷飞。午饭提早吃了,春联贴了,灯笼挂了,一家人着手准备团年饭,厨房里奏出锅碗瓢盆交响曲。哪家鞭炮响起,表明哪家的团年饭开始了。小孩子们眼馋地围在桌子旁,不时偷偷伸手捏点先上桌的菜放进嘴巴,大人也仿若没看见一般,加快了炒菜速度。热热闹闹地吃了团年饭,这一年才算圆圆满满。这一晚,家家户户的灯笼都彻夜长明,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村子里鞭炮声四起,点燃一堆柏树枝,熊熊火光照亮整个院子……
  正月初二到十五都是拜年的日子。亲朋好友家,路程有近有远,我最喜欢去的是舅爷家。父亲一辆自行车载了全家人,穿戴得严严实实,礼品挂在车前,车子在寒风中摇摇晃晃地出发了。一小时后来到二十里铺村,将自行车放在山下一户人家,登上一座山岭才到舅爷家。蜿蜒崎岖的山路走得人口干舌燥,双腿沉重,一个小时后来到舅爷家,妗婆心疼地拉着我的手说,看把娃累的,赶紧歇歇。霎时,热气腾腾的荷包蛋就端了出来。舅爷家房后有一片竹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每次我都会钻进去,感受竹林的清幽,欣赏竹子的挺拔,寻找最粗的竹子。想让舅爷将其砍下,自己扛回去,那棵竹子以我当时的年龄是扛不动的,舅爷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等你明年长大了我给你砍。”几年过去了那棵最粗的竹子还在竹林里长着,我就恨起自己长得太慢。
  村里的锣鼓从腊月三十就敲了起来,锣鼓喧天,为喜庆祥和的春节增添文化色彩。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大圈,村人自告奋勇争着上前,鼓点花样不断转换,看谁敲得好。正月初六,社火耍起来,一米八的高跷看着让人生畏,普通的玩法是走场,随着鼓点的快慢,步子时疾时徐。还有老爷坐轿,六人抬一根三米长的木椽,一人骑在木椽上,表情夸张地做着各种滑稽动作,逗得观众拍手叫好。撑鳖盖也是传统节目,十人围成一圈相互搂紧,一个身手利索的人快速爬到这些人的头顶,张开双臂,伸直双腿,做出大鹏展翅的样子,整个过程看得人提心吊胆,为上面那个人捏一把汗。那人却镇定自若,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阵阵喝彩声。社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人们一年的劳累在这热闹的年节里消散。
  正月十五滚元宵,用核桃仁、花生仁、青红丝、芝麻、陈皮、大油、冰糖做的馅香气诱人,放入糯米面一遍一遍滚动,看着元宵慢慢地变圆变大,心里很是期待,吃着香甜的元宵,脸上乐开了花。晚上,和伙伴们打着灯笼在村里到处游逛,红红的小灯笼像萤火虫似的移动着,一不小心跌一跤,灯笼往往被压扁或被里面的蜡烛点燃,连忙将火打灭,却只剩下一个冒着烟的黑架子。这时,提着破灯笼的我们尴尬又郁闷。
  年,隆重而来,悄然而去。年,沧桑了岁月,丰富了人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愿我们被时光温柔以待,淡定从容。人到中年,时常想起过往的岁月,想起故乡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