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小菌棒“链”梦想
本报记者 南书堂 马泽平
文章字数:1383
  2月20日,龙年的正月十一,地处陕西、河南两省交界的洛南县高耀镇,天气依然寒冷,人们还沉浸在春节走亲访友的喜庆之中。走进高耀镇西塬村商洛煜晔高峰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香菇种植示范产业园,菌香扑面而来,40个大棚分两排整齐排列,30多名村民正在忙碌劳作,女的采摘鲜菇,男的运棒上架。
  “别的地方鲜菇卖5块钱,我这卖8块钱,还供不应求,只需要在网上和福建、广州市场的客户沟通好数量,厂商的冷藏车就直接过来装货付款。”商洛煜晔高峰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爱峰带记者走进鲜菇采摘棚,告诉记者:“我们的香菇生产与别的地方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质量要求很高,一个菌棒一次只长8个左右菌菇,菌棒下面的弯腿菇刚长出来工人就去掉了,这样出来的鲜菇菌肉肥厚,大小均匀,很受市场欢迎。”
  2020年,脱贫攻坚期间,80后李爱峰和李江涛、徐强两个90后青年,凭着创业的热情,在当地政府扶持200万元的基础上,筹资了600多万元在高耀镇西塬村夹滩移民小区旁建起了香菇产业园。三年的摸爬滚打,像滚雪球一样投资建设,产业园从最初购买菌棒单一种植鲜菇,到现在已实现了菌棒生产销售、香菇种植收购、生物质燃料研发等一体化发展。2023年,产业园鲜菇生产和菌棒销售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三个青年人也从香菇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产业园区管理的行家里手。李江涛说,三个人为公司发展壮大受的苦,今生难忘,当时手中没一分钱时,公司举步维艰,大家都很茫然,好在三个人心往一处想,东挪西凑渡过了难关。
  “产业园能发展到现在这样,都是一步步逼出来的。高耀镇种香菇人多,但大多数是从河南卢氏县拉菌棒种植,我们才萌发生产香菇菌棒的想法,去年7月建成投产就挣了400万元。当大量的香菇废棒无法处理,只好贱卖给河南客商,又去购买人家用废菌棒制作的生物质颗粒时,我们产生延长香菇产业链的想法。今年开年就筹资了100万元启动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这样不仅消纳自己的生产废弃物,还能将商洛大量的香菇废棒变废为宝。”徐强说。
  香菇产业园区延链补链、变强变大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西塬村党支部书记姜爱军介绍,看到村上的香菇产业园产出这样好品质的菌菇,这里一年四季都能产香菇,强村富民终于有了出路,村集体经济去年入股该产业园200万元,签订合同每年按时分红6%,村上每年稳稳当当收益12万元。
  自从有了产业园,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春夏秋三季园区每天务工人员80多人,冬季务工30多人,一年光务工开支120多万。“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摘香菇活轻松,每天80元,有了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儿子上学。”在产业园上班的移民小区村民杨秀兰说。50多岁的村民刘全华说起在产业园区上班,过上了好日子,他觉得很幸福了,“我在这里务工3年了,安全有保障,收入还不错,我常年开叉车、做水电管护每月4800元。”
  创业不易,不光要有热情,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做农业产业和干工程区别很大,农业产业带动人数多,干工程带动人数少。看着产业园已经上路了,又能带很多人挣钱致富,有成就感。”李爱峰说:“我今年把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做起来后,还计划再延长香菇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食用菌科技部门入驻产业园,建设适合洛南气候特色的食用菌菌种研发厂,把小菌棒做成乡村振兴‘接力棒’,让企业更强大,让周边群众日子更红火,我们三个人有信心实现这个梦想。”
  三个年轻人,正尝试通过香菇产业园延链补链,蹚出一条他们心中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