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合理布局 统筹资源 优化服务
山阳多维度推进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文章字数:1078
  肖 云本报讯 (记者 通讯员 杨枝烨)5月21日,记者从山阳县卫健局获悉,山阳县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统筹县域医疗资源,致力于建成县、镇、村一体化急救体系,推动院前与院内急诊急救协同发力,打通急诊急救“生命通道”,全面提升县域急诊能力和急救水平。
  为合理布局,山阳县将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纳入全县紧密型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清单,持续深化“30分钟急救圈”和“心电一张网”建设成效。在镇(街道)已完成6个急救站、12个急救点建设的基础上,规范化建设胸痛救治单元27个,建立“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急救体系格局,织牢织密急救网络。同时,统筹资源,标准化配置硬件,增加镇(街道)卫生院急救基础设施设备和无障碍通道建设投入,为18个镇(街道)急救站(点)配置负压救护车22辆,为各分院配齐吸氧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损快检仪等急救设施100余台(套),统筹调配溶栓药品、试剂及“心梗一包药”。加强救护车、急救设备以及急救药械的管理和定期维护,持续夯实急救基础。
  山阳县强化培训,建设专业化急救队伍,由医共体总院专家团深入分院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县域内每家急救站(点)配备由医生、护士组成的专业急救团队,均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实现县镇急诊急救同质化。常态化开展急诊急救岗位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急救水平。
  不断优化服务,构建“县级急救中心—镇级急救分站—村级急救哨点”三级急救网络,推进院前—院内急救体系一体化,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更加畅通,逐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流程和技术规范,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成立多学科救治专家组、医疗质控小组,加强对急诊急救的专业指导和检查监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高效衔接,信息融合智慧化,建设医共体总院“心电诊断中心”,为18家镇(街道)卫生院和244个村卫生室配备心电采集设备,通过心电图远程传输与会诊,将院前信息与院内诊断信息有效对接,急救中心可对基层首诊医生进行远程抢救指导,提升急救效能,综合提升急救合力。积极整合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等多方力量,在县域内车站、医院、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施设备。成立急救知识宣教团,组织开展系列普及宣传活动,通过进校园、入村(社区)等方式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宣传培训活动46场次,覆盖人群超5000人次,推进全民技能普及。
  今年以来,山阳县域内急救站(点)接诊急诊患者175人次,其中镇(街道)急救站接诊急诊患者116人次,村级急救点接诊急诊患者59人次。急救站(点)向上级医院成功转运危重患者128人,就地抢救成功47人,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