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城市治理中的流动“哨兵”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郭 翔 阮少楠
文章字数:1004
  5月6日7时30分,快递员邱昌健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商南县富瑞物流分拣中心,熟练地将货物分类装车。这样的工作,邱昌健一干就是10年。但从去年11月起,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城市治理观察员。
  “我们每个快递员平均负责3条路,每天派件约300件,对各自负责区域都比较熟悉。这个优势让我们得以持‘证’上岗。现在,在送快递的路上,我会看得更仔细些。”邱昌健说。
  邱昌健口中的“证”是指商南县城市治理观察员聘书。据了解,为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强化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商南县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于2023年11月选聘邱昌健等24位快递、外卖、物流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代表为商南县首批城市治理观察员。
  “受聘后的第一件事是学习。”邱昌健说。受聘当天,他与其他城市治理观察员一同到城关街道党工委党群服务中心,对网格化管理服务概念、治理意义、治理现状、网格员工作职责,以及网格化工作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学习。在邱昌健看来,城市治理观察员要“能帮一点是一点”。
  只要发现有人需要帮助或是哪里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向街道社区反映,他都第一个冲上前。
  4月22日,天鹿酒店桥上有多个小孩翻越栏杆玩耍。他发现后第一时间制止并劝导了他们,消除了安全隐患。受聘以来,他已报送各类安全隐患信息7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次。
  为用好城市治理观察员这支队伍,商南县建立“发现问题—收集研判—社区落实—街道协调”快处机制,即由城市治理观察员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安全隐患等方面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社区综合研判、分工落实这些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街道协调处理,最终推动社区治理更加快捷高效。
  “社区工作点多面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的重要力量。”商南县城关街道金福湾社区党总支书记万青焕说。
  商南县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有200余人,主要分布在快递、物流、外卖等领域。他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充分发挥“熟门熟路”优势和“城市探头”作用,在做好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和志愿服务员工作中大有可为。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向社区提供基层治理相关线索29条,消除矛盾、安全隐患29个,制止不文明行为64次,参与志愿服务6次、文明引导100余次。
  “以后,城市治理观察员队伍会不断壮大,有望与网格员形成互补,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当好基层治理的‘哨兵’,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商南县城关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韩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