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猕猴桃变身增收“奇异果”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肖 云
文章字数:2097
    工人将猕猴桃装箱

    游客在果园采摘

  初秋时节,秦岭南麓遍野都是秋收的忙碌。商南县金丝峡镇江西沟村猕猴桃产业基地里,硕果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阳光下,翠绿的猕猴桃树熠熠生辉;枝头上,绿中泛黄的果子散发着甜香;藤架下,游客和工人们有说有笑地采摘猕猴桃。
  从昔日的传统农业到如今的特色产业,江西沟村的猕猴桃产业,见证了乡村振兴路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易。
  小小猕猴桃的蜕变之路
  江西沟村位于商南县东南部,依山傍水,森林植被良好,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山上野生猕猴桃遍布。一到秋季,村民就成群结队到山上采摘猕猴桃,或卖鲜果或酿成果酒、果醋,自己食用。
  十几年前,地处大山深处、以传统耕作为主的江西沟村大石关组和小石关组上百亩沙土地种植庄稼有限,农民以出门打工为主。2017年,脱贫攻坚时期,江西沟村的帮扶单位商南县政府办一直试图找到破解之道。
  “这里野生猕猴桃这么多,是不是也意味着能人工种植呢?”从脱贫攻坚开始至今一直担任江西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商南县政府办干部潘西祥面对记者采访,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工作队汇报情况后,上级领导立即找来专家实地考察,结果让大伙儿欣喜不已,专家称当地空气、水质非常纯净,昼夜温差大,且多沙地,十分适宜猕猴桃生长。
  于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江西沟村“两委”班子流转100亩土地,从河南、周至等产区引进优质猕猴桃种苗,由村干部带领一批年轻好学的村民四处学技术、学管理。
  “但是,前期发展相对缓慢。”江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大安坦言,受资金欠缺、技术不成熟、苗子生长周期长等瓶颈限制,效益很低。前三四年他们始终处于摸索阶段,甚至务工的村民都害怕发不下工资,不愿意到基地打工。在士气最低落的时候,他们只好在猕猴桃幼苗期,套种土豆、红薯、蔬菜等来弥补开支不足。
  科技赋能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帮扶部门的持续扶持下,江西沟村走上了基地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园区利用天然优质水资源进行了喷淋、滴灌技术改造,还引进了红心、黄心、绿心等多个优质猕猴桃品种。同时,通过嫁接、修剪等手段,提高猕猴桃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就拿疏果和套袋作业来说,开始好多妇女都不以为意,想着好好的果子疏掉可惜,套袋又浪费工钱,现在看到疏果套袋后果子营养足、品相好,不少客户慕名前来上门购买,她们才明白科学管理果园的重要性。”9月11日,江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娜说,历经七八年的发展,现在村干部个个都成了猕猴桃种植专家了,一有空闲都钻到猕猴桃架下指导群众修枝、抹芽、剪枝、疏果等作业。目前,已培养了20多名“土专家”,常年从事猕猴桃产业基地科管工作。
  “最近一个月是采摘期,又是喜迎中秋节,从周边县、西安、河南来的订单特别多,每天要送500箱左右。”采摘现场,正和工人一起为西安客户装车的杨大安擦了一把脸上的汗,高兴地说:“今年,我们迎来了大丰收,预计总产量在4万公斤左右。”说完,中年汉子爽朗的笑声混合着果香,一块儿弥漫在果园里。
  猕猴桃成为群众增收“奇异果”
  在产业基地不远处的库房里,堆积一地的猕猴桃散发着淡淡的甜酒香味,七八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装箱。村里的脱贫户白淑会麻利地挑选上等的猕猴桃装进礼品盒。“得亏村集体产业给我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白淑会说,自己长年在猕猴桃基地务工,抹花、施肥、采摘、装袋,除草……啥活都干,一天能挣近百元,顺便把孩子也照看了,这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猕猴桃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一年收入30多万元,其中20多万元都作为工资付给了村民。”杨大安告诉记者,猕猴桃产业发展起来,有了收入,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请群众来干活,村上打欠条大家都不愿意,现在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大家抢着干。
  猕猴桃产业在江西沟村的崛起,还带来了变废为宝的大变化。村上和周边厂商签订了长年合作关系,将基地里疏下来的青果或小果子,卖给附近的厂子加工成果汁、果酒。村里几个养殖大户,最苦恼的是羊粪、猪粪没办法处理,臭味熏天,群众意见很大,现在这些废弃物都摇身一变,通过发酵、灭虫,成了产业基地的绿色有机肥。
  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驻村工作队更忙了,他们变成了当地猕猴桃的推销员,利用干部的人脉资源,广泛联系各地客户、买家,同时,帮村上通过“832平台”开拓网上销售的渠道。村干部也更忙了,他们不仅要完成村上事务,早上6点多还要到库房装车,用自己的私家车拉货到县城;人手不够时他们就去地里帮忙采摘,在分拣装盒时把控质量关,有时忙完都到深夜了。“群众能在家门口挣钱,村里能慢慢变好,我们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杨大安说。
  猕猴桃基地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上用这个钱反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村更换老化水管,进行管网改造,投入了近10万元。杨大安介绍,等这阵子忙结束了,他们计划筛选出全村75岁以上的老人,适当地给予分红,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还想为每年考上本科的大学生设置奖励资金,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让全村人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小小猕猴桃变身江西沟村群众致富“黄金果”的过程,是江西沟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小步,道路曲折,发展不易,但它让基层群众看到了希望,给基层干部注入了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