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赤子情怀演释“商州山歌”
张忑侠
文章字数:1688
  翻开《商州记忆——王时叙〈商州山歌〉演释》(简称《商州记忆》)一书,其中深挚的赤子之爱随即扑面而来,纵是对商山洛水陌生的读者,也会感到一份超越了地域之限的沉甸甸的乡土情怀。作者黄元英先生是大学教授、民俗学专家。《商州记忆》是他“演释”清代商州诗人王时叙104首“商州山歌”形成的文化散文著作,从中可以领略200年前商州的山水风貌和人文风情,进而唤醒人们沉潜心底的故乡记忆,抒发现代人别具滋味的心灵追怀。
  王时叙的“商州山歌”清新浅近,通俗易懂,数百年的沉淀又使其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黄元英教授细读深研,抉隐发微,对“山歌”中所关涉的商州山水、人文历史和风物民俗进行“还原”再现,通过“根根梢梢”的牵拽梳理,演而释之。“演”以连类比事,“释”以豁然贯通,可谓是繁花生树、枝干明晰,意蕴多姿、要旨精准。作者仿佛进入到一种特殊状态,或自由翱翔,或翻转跌宕,从故乡山水、人间烟火里搜寻恒常的情理与哲思,记录下美好的“商州”记忆。字里行间充盈着故乡情结、家国情怀,以及现代社会人民大众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关切。
  《商州记忆》是作者对《商州山歌》留存的商州“标本”的历史回望和现实思考,他徜徉于“商州山歌”建构的特殊时空,描摹故乡山水,追溯生活传统,以轻学术的风格完成二次创作。通过考察故乡山水胜迹、民俗风物在数百年间的变与不变,参悟生活之道,发掘故乡之美,旨在涵养文化根脉、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从这个角度讲,《商州记忆》是作者献给美丽故乡“商州”及其历代建设者的深情赞歌。这赞歌并非激昂高亢的,而是浅吟低唱式的。打动人心的也不是其内敛低调的风格,而是作者强烈的生命介入意识产生的精神力量。他没有飘浮在生活之上,始终置身于生活长河,沉浸在生活底层,用心观察家乡人的日常起居,在庸常琐碎的事务里发现生活之美,在岁时节日的循环往复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振的节律。久而久之,他的生命就和故乡融为一体,其有关故乡记忆的文字也因此打上“我”的烙印——独特的观察视角、深入的民俗体验,散发出别具个性魅力的文化气质。作者对于故乡民俗格外敏感,常常在不经意间勾连牵扯出民俗与生活传统、民俗与精神文化之间的隐秘逻辑,挖掘出涵养在故乡民俗之中的生活智慧和人文精神。在作者“演”与“释”的过程中,能感受到由诗到史、由点到面、由源到流,以及由故土之思到人类精神家园的思维动向。
  文中记述有两个视角,一个生活视角,是对商州“山歌”歌唱的山水胜迹、岁时节日以及生产生活场景的还原再现;另一个是文化视角,是对商洛民间生产生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文化观照。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104篇文章,分可独立成篇,合则浑然一体,可以系统全面地呈现家乡民众生活的肌理。作者善于从日常之中发现世间大道,甚至从极琐细的看似无意义的生活细节里捕捉到蕴藏其中的深层意义,看似轻松的文字背后是作者爱乡之深沉、学养之厚积、眼光之高远。作者一定是深深地沉潜过、融入过,因而才被故乡山水意趣和民俗风情温柔地抚慰、长久地浸润,最终外化成淳朴亲切的文字与骨肉相连的深情。由此而言,这部书的问世,既是作者长期积淀的学术成果,更是对故乡之恩的深情报答。因为挚爱故乡而痴迷故乡民俗风情,因为痴迷故乡民俗而专注于《商州山歌》中的诗意乡愁。正如作者后记中自述:“乘着王时叙的‘古船’,在时间长河里‘溯洄从之’,追溯民俗传统,对接古今商州,也是在寻觅、勾勒自己生命里的故乡。”这便找到了一条多少人求而不得的精神返乡之路。
  作者聚焦“商州”,但眼光投向了远方,是在更高层面上对商洛山水风物、生活传统进行统观与透视。作者在远与近、大与小、边缘与核心、主流与旁支的追溯探寻中,思考人与自然、人与时间、人与人,人自身的生存、生活、生命,以及地方民俗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那淳朴灵动的文字背后,牵引着沉甸甸的情感和思想。当然,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单就文中梳理有关民俗的源、流而言,作者展开从古到今的“地毯式搜索”,把历史留下的有关商州的人情物事都纳入研究范畴,然后爬梳剔抉,提出观点,又用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地方民俗文化研究样式,成为商洛地方文化研究别具特色的学术成果。